重慶創新驅動樣本:領跑石墨烯產業


全球首批量產石墨烯手機亮相重慶
鋰電世界 根據發布會現場介紹,該款全球首發的石墨烯手機采用了最新研制的石墨烯觸摸屏、鋰電池和散熱膜,與傳統智能手機相比具有更好的觸控性能、更長的待機時間、更優的散熱性能。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量產或將掀起石墨烯產業化應用的浪潮,為石墨烯產業從原材料-組件-智能終端全產業鏈的有機結合提供一個范例。
業內人士將重慶此次大力發展石墨烯看作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吃蟹”之舉。
當地官方人士坦承“心結”,多年前重慶的工業基本上屬于西部的“傻大黑粗”工業體系,污染重、能耗大、附加值低。“現代的產業革命,先行者通吃,后來者只能吃殘渣剩飯。”該重慶地方官員感慨。
創新驅動發展“試驗田”
從不為公眾熟知,到成為重慶市十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石墨烯走過了怎樣的“上升路徑”?
重慶市常務副市長翁杰明介紹,這個產業最開始還不能全是政府主導,是企業通過資本方面的考慮,基于對高科技產業的認識,全方位撬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同時資本和研究院用一種新的機制加以組合,形成了目前的局面。“這種模式將是今年重慶創新驅動發展的一個重要案例,也必將成為全國創新驅動形成突出動力和活力的一個重要案例。”他評價。
重慶市官方透露,中國石墨烯的基礎理論研究和產品開發做得比較好,目前全球范圍和石墨烯產業鏈有關的專利申請獲批的,中國占了50%,這是重慶市認為這件事值得一干的基礎。此外,在國內的相關研究機構中,中科院重慶分院算一個佼佼者。數據顯示,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已取得40多項石墨烯相關技術專利。
官方人士預計石墨烯的相關產業在今后十年里,將在全球形成5000億甚至1萬億美元以上產值的產業鏈。重慶思路依然是按照產業化后集群化的方式打造,目標鎖定為500億美元級。
翁杰明透露,重慶對此的具體做法是:立足九龍坡區和高新區把現有的石墨烯產業基地擴大;除了市場化投入以外,重慶市政府還將有財政性股權引導基金和產業引導基金注入。
技術撬動市場
早在2013年12月25日,重慶石墨烯產業園即開園,產業布局為基礎薄膜材料和平板應用產業鏈項目,落戶企業包括顯示觸控、鋰電池、墨烯合金鋁等20多家公司。此外,重慶墨希科技公司的石墨烯產業化應用項目已納入國家863計劃,并設立了重慶石墨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在3月2日舉行的石墨烯應用企業對接座談會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重慶石墨烯應用到目前為止集中在觸摸屏應用方面,此外,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有意在石墨烯粉體在防腐材料方面的應用進行嘗試。
重慶墨希科技總工程師魏大鵬介紹,石墨烯作為一種綠色無毒的環保材料,有望代替傳統觸控導電材料ITO(具有阻抗高、透光性差等缺點),這已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除觸摸屏以外,石墨烯還可在太陽能電池、LED照明等諸多領域得到運用。
寧波墨西科技首席科學家劉兆平則認為,石墨烯未來有可能成為鋰離子電池導入的標準材料。未來電動車一旦興起,僅此就能形成上千億的市場空間。
不過,劉兆平亦從企業人角度提出風險,石墨烯材質其實非常難做,很多企業都容易在水平線下淹死,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成功產業化范例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