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品牌智能機崛起


核心提示:中國電池網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在短短四年間急速攀升,年出貨年成長率表現雖已不若去(2014)年20%亮眼,幅度趨緩僅達11.6%,但出貨量仍穩定成長,瓜分全球市占率近40%,因此帶動包含電池在內的關鍵零組件由原先主流的日韓制,轉往以陸系為主、韓系為輔的局面,中國手機電池品牌更已逐步躋身一線供應鏈;綜觀中國市場,陸系電池芯廠已擁有超過60%的市占率。
鋰電世界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在短短四年間急速攀升,年出貨年成長率表現雖已不若去(2014)年20%亮眼,幅度趨緩僅達11.6%,但出貨量仍穩定成長,瓜分全球市占率近40%,因此帶動包含電池在內的關鍵零組件由原先主流的日韓制,轉往以陸系為主、韓系為輔的局面,中國手機電池品牌更已逐步躋身一線供應鏈;綜觀中國市場,陸系電池芯廠已擁有超過60%的市占率。
EnergyTrend研究經理呂理舜表示,中國品牌智慧型手機的崛起,前幾年主要是透過內需市場的打底來建立品牌實力,后借機逐步將中國零組件推向國際,其中,中國鋰電池品牌的市場能見度也一并受惠,市占率在近年呈現高速成長。目前所熟知的部分國際智慧型手機品牌電池供應來源即來自中國,包括新能源、力神、德賽、興旺達、光宇等,都已在國際電池供應市場一線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手機帶動成長前,陸系電池廠也曾透過筆電產品短暫崛起。EnergyTrend指出,鋰電池產業在2008-2010年間受安全意外所導致的電池短缺影響,來自日本與韓國有限的電池來源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中國因而趁隙在國際市場展露頭角,并大舉進軍國際供應鏈。然而,韓系電池廠的復原速度也超乎市場預期,并透過熟練的價格操作讓中國電池芯僅一年不到的時間,就逐漸淡出筆電市場。此次經由智慧型手機所帶起的零組件占比變化,如何持續把握商機將會是中國電池芯廠需關注的策略焦點。
更多>同類鋰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