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小牛電動車實現了傳統電動車的技術突破,諸如采用特斯拉同級的松下18650鋰電池,可拆卸,而市場上同類產品則采用的是鉛酸電池,又重又不耐用;防盜能力很強大,封閉集成GPS模塊,能隨時追蹤車輛位置,并且第一年流量免費。簡單來說,相比于傳統電動車,小牛N1添加了物聯網技術,在硬件上進行了創新升級,這跟智能手機行業有類似之處。
此次發布的N1分為城市版和動力版兩個版本,價格分別為3999元和4999元,分別擁有80公里和100公里的續航里程。
對于這一價格,記者在隨機采訪中發現,大多消費者認為過高,購買的意愿不強烈。市場上普通的電動車入門級價格往往在1000-2000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牛電動車在銷售模式也進行了突破,除了自建運營線上電商銷售渠道外,小牛電動車將合作建設3000家線下O2O體驗店,O2O體驗店扮演的是產品展示、試車、售后維修的角色。
業界指出,小牛電動車或許是“互聯網+”觸及傳統電動車行業的有力嘗試,但是距離顛覆行業還不夠火候。這是因為,一方面小牛電動車瞄準的并非“極客”、發燒友等,而是大眾消費市場,但售價過高使其很難鋪開市場;另一方面,電動車很難像智能手機一樣出現“街機”現象,電動車的購買者往往用途性更強,小牛電動車所強調的智能化對其吸引力有限,未打到用戶痛點,比如不少用戶關心的防水功能,N1也并沒有解決。由此來看,李一男要將小牛打造成電動車界的小米、電動車界的特斯拉等都還有很長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