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出人意料的是,谷歌自動駕駛項目負責人Chris Urmson在這一屆的SXSW上,進行了一場將近一個小時的演講,詳細介紹了谷歌的自動駕駛項目。除了常規的歷史介紹、為什么要進行自動駕駛相關研究之外,還提到了谷歌這幾年自動駕駛車在路上碰到的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重點解釋了一下在情人節那天自動駕駛車發生的事故,以及關于未來的一些項目規劃。

    事故發生原因:對于對方的行為有些「想當然」

    今年情人節發生的這起事故,應該是谷歌的自動駕駛車碰到的第一起他們也有部分責任的事故,要知道,在之前的事故里,谷歌的車輛大多是都是被追尾。

    這次事故發生在一個十字路口。谷歌一輛雷克薩斯RX450h自動駕駛車在最右側車道上行駛,快要接近Stop標識時,車輛發現前方有一個沙袋,然后車輛自動停止,并等到沙袋被清理、交通燈也變綠之后,準備出發了。

    這個時候,車輛上的傳感器發現左側后方有一輛公交車在接近,從后視鏡中,測試人員也看到到了這輛車。

    事故發生時,后視鏡看到的公交車與模擬畫面

    從上面這張圖可以看出,在兩個車道之間,留給公交車的空隙只是剛剛好。如果要通過的話,在公交車和谷歌的自動駕駛車之間必然得有一個要停下。而造成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谷歌的自動駕駛程序認為公交車會減速,所以它可以通過;而公交車司機認為,谷歌這輛車不會啟動,會讓他先過去,所以他也不用減速。最終的結果就是兩者都沒有讓,而產生了事故。好在谷歌自動駕駛車從側方撞到了門上,并沒有任何人受傷。

    想象一下,這種情況,也算是比較常見的發生事故的原因之一。Urmson表示車輛的傳感器并沒有什么問題,事故發生的原因并不在于「沒有檢測到車輛」,而是系統有了錯誤的判斷。在這之后,谷歌也對這次事故進行了重新分析,對軟件進行更改之后,也重新進行了測試,以避免事故再度發生。

    在演講中,Urmson提到,自從谷歌開始研究自動駕駛以來,就一直在對其他的道路使用者在進行研究與分析,分析他們的行為,并期望通過這種行為收集與分析的過程,以便于自動駕駛車能夠對其他車輛、行人的行為進行一個預判,然后基于預判來進行應對。

    這對于自動駕駛車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畢竟,眾所周知,對于自動駕駛而言,真實的交通環境是最大的挑戰,因為根本無法預知在真實的交通中,會遇到什么問題。這次的事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谷歌還曾經在某段路上發現一個很稀奇的路標「鴨出沒注意」,并且在一次經過時真的遇到了一位女士趕著鴨子過馬路,還在馬路中間追逐了一會……

    或許也正是多年來的積累與這次事故,讓谷歌對于自動駕駛的未來規劃有了一些變化。

    自動駕駛商業化:或許要到30年以后才能真正實現

    在解釋這次事故之后,Urmson講到了關于未來規劃的問題。早在2011年,谷歌公開自動駕駛項目之后不久,他們曾表示這個項目預計在五年左右的時間會推出;2014年,Urmson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的時候,則提到希望在2020年之前能夠推出一款完全自動駕駛車。

    而這次在SXSW音樂節上,Urmson關于自動駕駛車的具體推出時間,是這么說的:“在不同的新聞報道和學術研究里,說法都不相同,有說3年的,有說30年,要我來說的話,兩者皆有。”言下之意,不同階段或者不同性質的自動駕駛車,其推出的時間不同。

     Urmson認為,自動駕駛車的真正出現,時間上可能比曾經預測的時間要晚很多,最長可能需要30年,而即便是推出了,一開始也不會是全天候的,而是會被限制在某個區域和特定的天氣條件之下。比如,自動駕駛更容易在天氣晴朗,道路情況良好(道路規劃等方面)的條件下實現。因而,自動駕駛車也會首先針對這些場景的應用進行商業化。等到自動駕駛技術已經能夠很好地適應這些場景之后,再去挑戰更高難度。

    關于Urmson的這一演講,谷歌一位發言人在后續的采訪中進行了解釋。他表示Urmson這次演講,確實提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谷歌的自動駕駛研究項目,也有了新的內容。而之所以提到「30年」這個時間,并不是對于原計劃的推遲,而是一種擴展。新的商業模式也并不代表谷歌在自動駕駛研究策略上,會有什么變化:“我們研究自動駕駛的目的并沒有改變,只不過現在換了一種更為安全而且深思熟慮的方式。”

    當然,對于Urmson的這次演講,其他人有不同的解讀。密歇根大學研究自動駕駛技術的Edwin Olson表示,這是谷歌對外公布的關于自動駕駛計劃中,最為保守的一個。美國機動車管理協會的副總裁Ian Grossman則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在谷歌的演講中聽到關于自動駕駛商業化的規劃,而不是僅僅單純地介紹自動駕駛車和功能,而這代表了一個「新的開發階段」。

    不論這個變化是谷歌發言人所說的擴展,還是Olson認為的保守,但至少表明了一個信號,谷歌在自動駕駛這件事情上變得更加謹慎了。長期的測試過程給谷歌帶來了大量的數據支撐,因為這種優勢,谷歌在自動駕駛項目上的自信心也一直很足,所以,此前對于自家項目的宣傳也更多放到了各種功能之上。不過車云菌以為,這種大量的數據收集也會讓谷歌的態度變得愈加慎重,畢竟在真正測試過之后,才知道自動駕駛面對真實交通環境時,會發生什么問題,短板究竟在哪里。
 
谷歌 特斯拉
點贊 0舉報收藏 0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鋰電資訊
推薦圖文
特斯拉采用的18650電池到底安不安全? 探究中航鋰電內部,科技感爆棚,進來看看
鈦酸鋰材料量產已成規模 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之路
推薦鋰電資訊
點擊排行
鋰電商圈二維碼
網站首頁  |  歷年雜志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隱私政策  |  隱私聲明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州市| 沅江市| 福建省| 裕民县| 光山县| 玉溪市| 通河县| 剑川县| 绥滨县| 通江县| 怀来县| 湖北省| 资溪县| 永昌县| 宜宾县| 河东区| 远安县| 会理县| 杭锦旗| 宜城市| 确山县| 浦县| 文山县| 晋中市| 栖霞市| 雷州市| 宜川县| 西乌| 车致| 旅游| 大厂| 安塞县| 盐津县| 咸阳市| 台湾省| 兰州市| 湖南省| 南漳县| 北安市| 沁水县|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