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不見日韓品牌身影


鋰電世界 《規范條件》從之前的推薦性標準,到如今與我國新能源車型推薦目錄配套、與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掛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前,一些未列入前三批次目錄的電池廠商,充分利用短暫的兩個月時間積極準備加入。本次入列的某一電池廠商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準備的時間確實比較短。因為原來不是強制性的標準,變為強制性以后,對企業來說需要盡快應對,所以鑒于這次準入申報發生的時間關口,讓企業不得不全力以赴,確保能夠進入到目錄中。”他介紹,由于自身條件還不錯,因此只需提交符合申報要求的資料即可。
隨著國內動力電池需求量的加大,產品質量呈現良莠不齊的現象越加普遍,電池起火機率逐漸提升,《規范條件》性質發生緊急轉向,目的在于過濾行業部分低端產能,降低行業無序競爭,清華大學教授陳全世就曾表示:“政策對電池做出的要求是對的,電池安全應重視,不能沒有門檻。”
不過,在本次公示名單中,也有原來在電池行業中知名度并不太高的企業名字,甚至出現了一些新面孔,本次入列的電池廠商數量,超越了前三批次數量的總和。行業人士認為:“從這批公布的入選企業來看,不難發現政策傾斜于自主研發產業。”
之前受到高度關注的日韓電池企業,依然未出現在第四批次公示名單中,一方面,這對于已經進入目錄的國產電池企業勢必構成利好;另一方面,包括北汽、上汽、廣汽、江淮在內的國內多家車企均與日韓電池企業有供貨關系。對此,一些行業人士建議,不妨為已經研發完成或者準備上市的汽車產品留出市場空間,待下一代產品申請公告時,再執行更換電池的計劃。
據了解,第五批電池目錄將在第三季度公布,據行業人士預計,如果松下、LG化學和三星SDI公司繼續無緣第五批公示名單,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或將受到不小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