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鋰電上市公司發布中報預告:受益于新能源車 預喜近9成


鋰電世界 隨著中報披露的開始,越來越多的公司預先發布了中報預告。編輯通過統計數據發現,鋰電上市公司已有20家發布了中報預告。
其中1家略虧、12家增長、2家扭虧為盈、3家大增長、2家同比預降,以此計算的話,半年預報中鋰電上市公司業績預喜的共有17家,占20家發布中報預告公司總數的85%。
有分析人士認為,近9成公司業績預喜,大多受益于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猛增長出現產銷兩旺的局面。
當升科技
盈利3700萬元同比大增3800%!
在上述18家發布中報預告的公司中有17家發布了凈利潤增減幅度,其中當升科技在上半年獲得大豐收。
當升科技7月12日發布2016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報告期內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600萬元-3800萬元,同比增長3660.97%-3869.91%,去年同期盈利95.72萬元。
當升科技表示,期內業績預增是因為隨著新能源汽車鋰電正極材料需求的持續擴大,公司車用動力多元材料實現滿負荷生產,正極材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約60%,銷量同比增長約46%,其中多元材料銷量同比增長約150%,毛利大幅上升。
天齊鋰業
增長近10倍!
7月13日,天齊鋰業發布2016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2億元至7.5億元,同比增長1657.10%-1730.31%。
天齊鋰業表示,本次業績修正的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2016年第二季度鋰產品價格上漲幅度超過原預計,進而導致毛利額較原預計數增加;其次,受澳元、美元等外匯匯率變化的影響及合理使用套期保值工具導致財務費用—匯兌損益較原預計數減少。
對于天齊鋰業,有分析師表示,公司擁有全球最大稟賦最好的礦石鋰資源泰利森Greenbushes礦,基本壟斷國內鋰礦石供給,可以通過鋰礦石的供給影響市場鋰鹽的供給,享國內鋰市場定價權,尤有戰略意義。此外,上游鋰精礦因短缺,價格大幅上漲,公司作為泰利森的控股股東,仍能享受價格較低廉的鋰輝石原材料,較其他鋰業企業,公司鋰鹽生產能釋放出更多的利潤,凸顯成本優勢。
天賜材料
同比增長540%至560%!
天賜材料發布2016年上半年度業績預告,2016年1-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768.51萬元至19355.03萬元,同比增長540%至560%,去年同期盈利2932.58萬元。
公司稱,利潤同比大增主要原因有以下:
1、鋰離子電池材料方面,繼續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車的旺盛需求,公司電解液銷量持續增長,使得銷售收入和利潤規模增長好于預期;
2、個人護理品材料方面,市場規模穩定增長,受益于上游原材料價格周期性下降,產品盈利能力好于預期;
3、參股子公司江蘇容匯通用鋰業股份有限公司盈利好于預期,投資收益對公司業績有較大提升。
堅瑞消防、威能電源、德賽電池
預降、預虧!
德賽電池7月12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公司2016年上半年預計實現營收30億元,同比下降21%;預計實現盈利6324萬元?C7474萬元,同比下降35%-45%,上年同期為盈利1.15億元。
德賽電池稱,公司報告期內業績同比下降,主要因公司智能手機電池產品銷售收入下降;此外,主營業務為大型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電源管理系統及封裝集成業務的二級子公司尚處于投入期。
威能電源披露2016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8億元,同比下降14%;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35萬元,同比下降89%。
威能電池稱,因受到國家新能源產業政策調整的影響,公司上半年投入了較大的精力進行單體汽車動力蓄電池企業典型產品的重新檢測,對公司的銷售收入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而凈利潤的減少主要因政府補助大幅下降,上半年公司獲得政府補貼838萬元,較上年同期6326萬元同比大幅下降。
堅瑞消防方面,7月13日發布2016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報告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100萬元—300萬元,去年同期盈利908.85萬元。
堅瑞消防表示,凈利潤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綜合毛利率下降大約9%,導致毛利減少,資產減值損失增加大約90%。
眾和股份、易成新能
扭虧為盈!
眾和股份近日發布2016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此前公司預計2016年1-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000-15000萬元,修正后盈利3000萬元?C5000萬元,去年同期虧損4479.29萬元,業績實現扭虧為盈。
眾和股份表示,業績修正原因是新能源板塊上半年進行業務模式調整,除恢復自有鋰鹽廠生產經營外,還以自產鋰精粉委托加工并對外銷售(根據客戶訂單需求加工成氫氧化鋰或碳酸鋰),同時供給自有三元材料制造廠。眾和股份積極拓展鋰電產業,并初見成效。
同時,易成新能7月14日發布業績預告,2016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0萬元-500萬元,扭虧為盈,去年同期盈利-2021.49萬元。
易成新能表示,公司積極有序的推進落實年初制定的各項經營目標及計劃,立足轉型升級,經過資源整合,對各項業務與產品進行了優化調整,嚴格控制成本費用,實現了扭虧為贏。
另外,預計上半年實現平穩增長的12家鋰電企業分別為億緯鋰能、南都電源、滄州明珠、贏合科技、廈門鎢業、道氏技術、先導智能、欣旺達、石大勝華、新宙邦、成飛集成、正業科技。
行業出現“馬太效應”
助力鋰電企業發展
從凈利潤數據來看,上述的12家鋰電企業中滄州明珠目前排名首位,公司預計報告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190.12萬元?C26989.41萬元,上年同期盈利為8996.47萬元。
其次是南都電源,公司預計2016上半年凈利潤約1.5億元同比增長90%,上年同期盈利8033.72萬元。而正業科技目前排名墊底,公司凈利潤為1,900.53萬元—2,231.06萬元,業績變動說明中,公司表示,2016年上半年經營狀況良好,主要原因是公司在 PCB行業保持了穩健增長,在鋰電行業的訂單增長幅度較大。
從上年同期增長比來看,目前排名最前的是新宙邦,公司預計2016上半年凈利潤1.2億元,同比大增200%,上年同期盈利4105.01萬元。新宙邦表示,業績增長原因是公司主營業務進入快速增長態勢,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及化學品受益于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猛增長出現產銷兩旺的局面,銷售訂單大幅增長,推動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規模較快增長;氟化學品市場穩定,供應和銷售運營良好,產品盈利能力較強。
對于目前發布的鋰電公司業績預告情況,有分析人士對小編表示,“總體來看,業績預告以同比上升為主,應該說經過‘騙補’和目錄風波之后,行業回暖跡象明顯,今年出現‘馬太效應’。”
但整體向上發展也引來專家的提醒,有專家認為,鋰電行業的集中度提高,說明鋰電行業大變局時代來臨。行業轉向“安定”的同時,其安全和質量是鋰電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樣才有利于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