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材料:讓汽車輕裝安全上路


核心提示:將樹脂、橡膠、碳維纖復合材料等應用于車身或零部件中為汽車瘦身已成為業內共識,而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這點更為重要,因為動力電池將會增加車身質量。
鋰電世界 汽車輕量化技術對于化工行業來說早已不陌生,在當今節能至上的年代,將樹脂、橡膠、碳維纖復合材料等應用于車身或零部件中為汽車瘦身已成為業內共識,而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這點更為重要,因為動力電池將會增加車身質量。
已上路行駛的電動汽車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電池續行里程短。國內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比亞迪推出的E6電動汽車以續航里程長達300千米作為賣點,但這只是在綜合工況測試條件下得到的最佳值,與傳統的燃油汽車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因此,在提高電池性能的同時,減輕車身質量,降低每千米能量消耗很關鍵。
《規劃》提出,要突破產業化過程中的車身材料及結構輕量化等共性技術和工藝技術,這必將推動車用復合材料的發展。隨著化工新材料的不斷涌現以及生產工藝的升級,越來越多的汽車零部件可以使用輕質材料制備。除了積極布局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外,國內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這一領域。讓替代材料在減輕車身質量的同時,保障新能源汽車行駛的安全性,化工相關材料將迎來新的機遇。
目前國產動力電池的平均循環壽命在500次左右,意味著一兩年就要更換電池,從而大幅提高了使用成本。因此,在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道路上,國產電池材料的研發和生產還需加把勁。
更多>同類鋰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