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技術優勢凸顯 漸成光伏發展趨勢


鋰電世界 肇始于去年9月的歐盟光伏“雙反”裁決投票結果將于6月5日公布,中國光伏產品或將面臨高額反傾銷稅,但此次歐盟“雙反”調查主要針對晶硅組件,薄膜產品未受波及。據專家分析,這將成為薄膜光伏企業的一次機會,未來的光伏產業將走上薄膜化、柔性化的道路。
薄膜技術優勢凸顯漸成光伏發展趨勢
分布式發電是國外光伏應用的主流模式。據歐洲光伏工業協會統計,德國、意大利等許多歐洲國家的分布式應用已達80%以上。在這些光伏發展更為成熟的市場,光伏企業的技術研發早已轉向應用優勢更為明顯的薄膜路線。
科研和應用實踐表明,由于薄膜太陽能具有可透光、可調整色彩、可采用柔性襯底、可彎曲、可粘貼安裝、可弱光發電等獨有特點,薄膜太陽能組件可廣泛應用在包括BAPV(光伏建筑)與BIPV(光伏幕墻)在內的分布式發電中。
南開大學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專家孫云教授向記者表示,提升轉化率、降低每瓦成本將是光伏未來發展的兩大主題。薄膜電池材料消耗少、制備能耗低、組件生產可在一個車間內完成,成本優勢明顯。如果薄膜電池組件效率與晶硅電池相差無幾,其性價比將是無可比擬的。在柔性襯底上制備的薄膜電池,具有可卷曲折疊、不拍摔碰、重量輕、弱光性能好等優勢,將來的應用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身負厚望薄膜光伏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盡管薄膜光伏優勢明顯,應用范圍廣泛,且不受歐盟“雙反”裁決結果的影響,但從整個光伏行業產能來看,薄膜占比目前不到20%。國內選擇薄膜路線的光伏企業不多,主要是受限于技術、資金和人才三個發展高點。
孫云教授認為,“作為新能源的主要形式之一,光伏發電被寄予了厚望,人們希望這種永續的清潔能源形式能夠幫助中國緩解環境污染,擺脫高度依賴傳統化石能源的局面。這在遭受連續霧霾天氣肆虐的這個春天里是一個熱門話題,可以看到政府、企業都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日前,國務院、國家電網等部門對光伏分布式發電支持政策的出臺,有力的支撐起國內光伏太陽能的市場空間。而薄膜太陽能在分布式應用具有先天的優勢,因此需求量將會越來越大。
孫云教授同時表示,國家應該給予新技術培育以更多支持,因為技術進步、轉化率提高是促進薄膜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因;而這則需要產、學、研三方地真正融合。現在光伏產業受到很多的關注,人們對太陽能發電寄予厚望,希望這種清潔無污染的能源利用方式能夠替代全球30%甚至更多的能源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