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充電模式優勢明顯,美好空間破產


鋰電世界 以色列創業公司美好空間(Better Place)宣布破產,讓業界一直廣泛爭議的電動車換電與充電模式之爭畫上了句號。這家公司曾經認為,換電模式將打破電動車“價格昂貴”“蓄電池續航能力有限”“里程焦慮”等瓶頸,但其主推的電池互換技術和運營模式并未取得商業成功。
電動汽車作為近幾年才在國內嶄露頭角的新能源車型,對于大多數讀者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目前,國際上通用的電動車用電模式主要分為換電和充電兩種,以國內市場為例,最早在國內提出換電概念的企業是國家電網,而目前支持換電模式的汽車企業僅有眾泰汽車。相比于“曲高和寡”的換電模式,充電模式則得到了國內諸多汽車企業的認可,大眾、通用、沃爾沃、寶馬等在華品牌均對充電模式表示認可,而以電池起家的比亞迪也將充電模式作為其旗下電動汽車的唯一供電模式。
比亞迪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比亞迪汽車風生水起之前,其二次充電電池項目就已經占據了全球市場第一的位置,比亞迪董事局主席王傳福也是電池專業科班出身。所以,比亞迪電動汽車選擇充電模式并非偶然,而是在充分分析電池業發展行情基礎上,對電動汽車的供電模式進行選擇,在業內極具代表性。由此看來,換電模式的逐漸沒落也并非偶然。
專家稱與換電模式相比,充電模式的優勢很明顯。一是原廠原配電池,充電設備與電池匹配度高,相對更安全穩定。二是隨著充電接口、充電站建設等標準相繼發布,使得電動車充電標準較為統一。三是充電設備安裝便利,且成本較低,在停車場、充電站均可以充電,有利于電動車推廣。四是充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電力低谷時段進行充電。目前國內每天有近10億度峰谷電差,電動汽車白天行駛晚上充電,可以有效利用谷電,既減少了浪費,又不需要增加新的發電能力。
針對之前被廣泛討論的充電汽車充電時間較長、充電接口不統一、充電站數量少等問題,在調查中筆者發現,隨著各方力量的推動,近兩年來充電模式在充電站建設以及充電接口等標準都陸續頒布和實施,在部分停車場、充電站已有充電項目出現。與此同時,電池研發技術的進步也在讓電池的能量密度逐步提高,充電時間不斷縮短和續航里程提高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