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條件不足 電動汽車替代傳統汽車尚需時日


鋰電世界 石油作為不可再生的資源,終將面臨枯竭,之前所經歷過的石油危機依然瀝瀝在目,但人們對于這一能源枯竭之說并沒有實質性的了解,究竟我們還能用多久,現在的石油存量還剩多少等等。然而數字還是說明了一切,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至少還夠使用52年,未探明的儲量還在發掘中,52年的期限并不讓人樂觀,隱形的存量探索也還是未知數,顯然,能源危機給予汽車行業的沖擊還剩巨大的,不僅僅是中國,電動汽車已經代表了全球汽車產業的未來。
現如今,除了電動汽車,其他的環保車也層出不窮,但相比而言,其它環保車的弊端各不相同。列如:生物燃料車會推高糧食價格;天然氣車受制于基礎設施;乘用車柴油化的瓶頸在于柴油動力技術基礎較為薄弱、消費者認可度低和政府支持力度下降等。而電動汽車,作為依靠電能為動力儲能的新能源汽車,具有廉價電力、無污染、零排放的特點,而且電能作為人造能源的一種具有永不枯竭性的優勢。
純電動汽車技術主要受制于鋰電池的技術發展和充電時間的限制,有限的續航能力和長時間的充電耗費使得人們難于接受,作為日常出行工具人們最為當心的還是考慮到,電動車是否能夠給人們的出行帶來足夠的便利。此外,高昂的售價對于還未興起的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制約因素。盡管政府會對純電動汽車進行補貼,但從目前來看,由于電動汽車處于發展初期,先天條件還未十分成熟,加上配套設施未能及時跟上,使得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并不明顯,依然處于隔山觀望的態度。
與此同時,傳統燃油汽車并沒有坐以待斃,世界各大汽車公司都在積極研發更輕,更環保的燃油汽車。比如,混合動力車、插電混合動力車等,這些技術讓傳統的燃油汽車可以在保證續航能力的前提下,取得不錯的節油效果。
顯而易見,電動汽車替代傳統燃油汽車的夢想尚需時日,在電動汽車汽車技術步入成熟之前,燃油汽車還將陪伴我們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作為未來汽車的主要存在形式,純電動汽車也是未來汽車產業變革的必然方向,電池技術還不夠成熟,配套設施還未普及、續航能力還有待提高、安全性能還不夠完善,但隨著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電動汽車總將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來。
任何事物,在成長初期都必將面臨發展的瓶頸期,以電動車代表的汽車產業的未來,在短期內無法替代燃油汽車這也是必然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