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的發展推動能源結構優化


鋰電世界 在我國目前的能源產業中,煤炭業占了主導地位,油氣資源的相對匱乏以及對外的高依賴度,直接決定了我國燃油價格的持續上漲,再加上我國的汽車行業起步晚、發展慢,可見我國汽車行業發展之艱難。如果能以清潔的電氣化和電能作為主要的終端能源,那么勢必將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推進能源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在我國開始慢慢起步的電動汽車就是代表,對于能源結構的優化、石油能源供應壓力的緩解、綠色生態文明的建設以及汽車行業的升級轉型都有著重要意義。
首先,電動車的發展能夠促進節能減排。近幾個月來,華北地區尤其是首都北京的空氣污染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PM2.5的產生就與汽車尾氣的排放息息相關。與其相比,電動汽車就具有顯著的優勢,發展電動汽車能夠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降低環境壓力,同時可以帶動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發展,可謂是一舉多得。
其次,電動汽車的發展能夠為我國的汽車工業提供新的發展平臺。近幾年的發展,讓我國在電動汽車行業有了相當多的寶貴經驗,大量的專利和較高的研發能力是關鍵因素,我國完全可以利用電動汽車工業的發展來擺脫在傳統汽車工業上面對國外的依賴,在未來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中搶占先機。
但是要實現電動汽車的產業化,就必須重視其各個環節的研發,首當其沖便是電池的研究。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就是電池,電池的能量密度、壽命、安全性、成本等因素直接決定了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速度,因此電池的革新是電動汽車產業化的瓶頸。另外一點就是充電技術或者換電技術的發展,電池充電是一種化學變化,過程相對緩慢,如果緊靠充電,難以解決電動汽車的續航問題,因此換電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讓車主像加油一樣快速的補充能源,這就需要一套標準化的流程,生產出能夠適用于所有車型的標準化的電池,才能夠建立充(換)電服務站,提供標準一致的充(換)電服務,才能真正的實現電動汽車跨區域的續航行駛,才能讓電動汽車行業實現產業化。
相信隨著充(換)電技術的進步、國家政策和規章制度的完善,我國電動汽車行業會逐步的發展,為我國乃至全球的能源結構的改善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