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爆發后的冷思考


鋰電世界 2014年前9個月新能源汽車共生產38522輛,銷售38163輛,同比分別增長290%和280%,雖然總量不高,但增長率令人吃驚。在這樣的背景下,2014電動汽車科技創新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此次論壇的主題是“提升技術水平,落實產業規劃”,數百位業內人士齊聚一堂,帶給我們產銷量爆發后的冷思考。
政策給力
新能源汽車產銷出現以往沒有過的景象,與政策給力密切相關。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處長吳衛說:“一是公車采購必須購買新能源汽車; 二是明確了電動汽車充電優惠的政策導向;三是從今年9月1日起開始對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
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也與企業不斷研發、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密不可分。吳衛說:“企業的主體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研發創新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以及燃料消耗量達到先進水平的混合動力客車技術進一步提升和完善,有些產品已經達到量產的規模。39個推廣應用城市中超過30個出臺了實施細則,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各地商業模式創新取得部分新成效。”
新能源汽車被列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高層領導極為重視,除了政策給力外,還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吳衛說:“前不久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雙方就全方位加強合作簽署了備忘錄,在電動汽車方面,雙方將開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隨著雙方合作不斷擴展和深入,行業間和企業間的合作已經取得一些新成果。”
問題不少
新能源汽車發展出現了可喜的勢頭,但需要面對的問題仍然不少,吳衛說:“我國汽車平均油耗仍然偏高,乘用車的車型結構還需要不斷改善。2013年,進口乘用車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約為7.33升,國產車稍低,為7.23升,2014年上半年燃料消耗量有所降低,進口乘用車大約為7.28升,國產車約為7.17升。下降的速度趨緩。”
無論傳統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都必須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有競爭力,但是,市場狀況不容樂觀。吳衛說:“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的發展仍然不盡如人意;整車可選品種相對較少,質量存在不足,在推廣應用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對充電設施建設以及充電技術的發展重視程度仍然不夠;市場環境還需要完善,消費者體驗面臨著很多問題;政策的穩定性還有待加強,長效機制尚未建立。”
著眼未來
面對存在的很多問題,解決辦法當然最被人們看重。吳衛說:“目前的推廣應用時間范圍是2013年到2015年,今后的支持方式正在抓緊研究,新政策將根據十八大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精神,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創造更規范更公平的市場環境。”
電動汽車百人會是新能源汽車領域非常有影響力的民間組織,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明高說:“新能源汽車發展在原有的‘三縱三橫’上組成四個不同層面,即基礎科學問題、共性核心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和集成開發與示范;繼續堅持三個平臺,但內涵發生了變化,第一個是基礎設施平臺,第二個是集成開發平臺,第三個是國際合作平臺。”
基礎科學重點任務包括電化學動力系統學、高溫電力電子學、混合動力發動機系統學;共性核心技術的重點是動力電池和電池管理、高功率長壽命電池技術指標與路線圖、電子控制與智能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的重點包括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混合動力系統、整車智能化控制技術。
對于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歐陽明高提出了建議,他說:“利用現有平臺,加強電動汽車科技與產業化政策的評估研究,為此,百人會啟動了9個課題研究。”
9個課題分別是新能源公交車示范推廣與商業模式研究; 低速純電動四輪車有序發展與規范管理; 純電驅動的家用轎車市場化進程跟蹤評估; 全球電動汽車的政策梳理與創新; 動力電池相關問題;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不同技術路線分析; 中國電動交通一體化和智能化系統研究; 國內外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調研和分析; 充電基礎設施相關問題。
在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爆發增長后,相關政府部門保持了冷靜,這一點令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