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陽能電池導電漿料行業前景與機遇分析


鋰電世界 一、中國太陽能電池導電漿料行業發展前景
"十二五"期間,光伏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等產品適應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確定的裝機容量要求,同時積極滿足國際市場發展需要。支持骨干企業做優做強,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領先企業達到5萬噸級,骨干企業達到萬噸級水平;太陽能電池領先企業達到5GW級,骨干企業達到GW級水平;1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
世界常規能源供應短缺危機日益嚴重,化石能源的大量開發利用已成為造成自然環境污染和人類生存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尋找新興能源已成為世界熱點問題。在各種新能源中,太陽能光伏發電具有無污染、可持續、總量大、分布廣、應用形式多樣等優點,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中國光伏產業在制造水平、產業體系、技術研發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國內外市場前景總體看好,只要抓住發展機遇,加快轉型升級,后期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太陽能電池導電漿料行業也會隨著下游市場的良好發展而發展。
二、中國太陽能電池導電漿料行業發展機遇分析
"十二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太陽能電池行業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
目前,中國的經濟總量升至世界第二,主要農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制造業大國地位初步確立,貨物出口額躍居世界第一,可以說,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的經濟大國。這是13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下努力奮斗、開拓進取的結果,值得為之自豪。但另一方面,中國人均水平還比較低,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地區發展差距偏大,經濟發展中還有諸多結構性矛盾有待解決,對此又要高度警醒。
從發展的眼光看,中國實現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的道路仍然曲折。一方面,中國仍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另一方面,國際經濟發展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而支持中國過去經濟高速發展的各方面優勢有可能逐步弱化。
三、2011-2013年太陽能電池導電漿料行業的發展機遇分析
經過"十一五"的發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更加雄厚,有效緩解了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一些瓶頸制約,為"十二五"時期加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特別要指出的是,中國仍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太陽能電池行業未來五年的發展還有巨大的空間,這應該是"十二五"時期中國發展環境的最大優勢。首先,總體上看,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整體水平仍比較低,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將激發巨大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為中國經濟較快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其次,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4000美元,根據國際經驗,已經進入居民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快速升級的時期。服務業的比重和地位將不斷提高,高附加值和高技術產業比重將不斷上升,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節能環保、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將快速發展,創造出新的消費熱點和經濟增長點。再次,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等都蘊藏著巨大的需求和增長的潛力。中國基礎設施不單純是量的擴張,將更加注重質和層次的提高。節能環保領域和"低碳經濟"還處于起步階段。由此可見,太陽能電池導電漿料行業將隨之發展。
四、金融危機對太陽能電池導電漿料行業的影響分析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球半導體和消費電子產業發展放緩。其中,半導體產業全年銷售收入下降2.8%,消費電子產業規模僅增長0.94%,增速同比下降5.5個百分點。然而,全球太陽能電池產業卻延續了5年來的高增長態勢,產量繼續大幅增長。
全球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能力比2007年增加83%,達到13GW;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增長35%,達到4725MW;光伏安裝量比上一年增長35%,達到3962MW;太陽能電池的市場規模達到159億美元。而在太陽能電池應用領域中,2008年歐洲的太陽能電池安裝量占據世界安裝量的75%,其中德國占據世界安裝量的50%以上。在過去15年中,全球光伏產業以25%的年均增長率迅速成長。太陽能光伏產業之所以能夠保持高增長態勢,一方面是由于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是全球新能源的發展方向。
在未來世界能源結構中,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太陽能光伏發電將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2030年太陽能發電將占全球能源結構的10%,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25%,到2100年將達64%。
另一方面,各國政府非常重視光伏產業,并把其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舉措。其中,日本重啟太陽能政策,首相麻生太郎宣布到2020年日本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規模將較目前擴大20倍。美國奧巴馬政府將新能源作為提振美國經濟的主要抓手,計劃在未來十年投入1500億美元資助新能源研究。澳大利亞政府于2009年5月宣布,斥資10.5億美元興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估計該項目未來可供電1000MWp。而到2020年,澳大利亞再生能源供電量將達總供電量的20%。
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國,擁有11家光伏海外上市公司,2008年生產光伏電池片1.78GW,居全球之首,占全球總產量的26%。但與第一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8年,中國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僅為34MW,僅占全球總裝機容量的0.57%;全國歷年累計裝機容量為140MW,尚不足西班牙2008年裝機容量2511MW的5.58%。此外,生產與需求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加之整個產業缺乏核心技術,也導致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對外依存度過高。
在這種背景下,要想使國內光伏市場取得大發展,從企業層面看,應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提高太陽能光伏產品轉化效率,降低產品成本。從政府層面看,目前,中國在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方面的政策補貼力度以及實施范圍已經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在上網電價補貼、稅收減免、示范項目建設等方面的政策已進一步加強。今年3月,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下發了《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通過財政補助支持開展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解決太陽能光電建筑一體化設計及施工能力不足、相關應用技術標準缺乏、與建筑實現構件化的太陽能光電組件生產能力薄弱等問題,從而啟動太陽能光電在城鄉建筑領域的應用市場,帶動太陽能光電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