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份多晶硅市場評述及后市展望


鋰電世界 2015年1-2月份多晶硅市場評述及后市展望
一、多晶硅價格持穩微降
2015年1-2月份我國多晶硅價格緩慢微幅下滑,從1月初的14.44萬元/噸下滑到2月中旬的14.09萬元/噸,降幅為2.4%,進入春節后,受假期人員調休及物流等因素影響,多晶硅料少有成交,14.09萬元/噸的價格一直維持到2月底。
導致1-2月中旬多晶硅價格下滑的原因有:第一,需求疲軟。一方面,“58號文”后引發突擊進口,導致下游企業形成大量多晶硅庫存,故1-2月份仍以消化庫存為主,對國內多晶硅需求疲軟。另外,一季度本身不屬于光伏安裝旺季,2014年的小搶裝也已經過去,而且1-2月份西部地區已經進入嚴冬,施工安裝難度較大,已基本停工,因此多晶硅需求受限。第二,供應充足,1-2月份國內大部分多晶硅企業運行平穩,且部分企業有擴產計劃,再加之上下游企業多晶硅的庫存,所以多晶硅供應充足。由于供應大于需求,因此多晶硅價格向下小幅波動。第三,來自德國瓦克及韓國OCI的進口多晶硅價格低于國內同等級產品0.3萬元/噸左右,低價對國內多晶硅企業的沖擊顯而易見,國內企業不得不降價以與進口多晶硅競爭固定的市場份額,因此在進口低價的步步緊逼下,國內多晶硅價格受壓下行。
支撐2月中旬開始多晶硅價格維持穩定的原因是:2月中旬開始,各地陸續進入春節假期,物流停止,受制于交易運輸困難,春節期間多晶硅料少有成交,故價格穩定在節前的水平。另外,2014年12月份進口多晶硅量開始下降,隨著突擊簽訂加工貿易訂單的陸續執行完畢,進口量會逐漸呈現下降的趨勢,這也給了國內多晶硅企業維持價格穩定的信心。因此2月份后半月價格維持穩定。
圖1 2014年2月-2015年2月國內多晶硅現貨報價 單位:萬元/噸
二、多晶硅企業運行平穩,國內供應不減
硅業分會統計,2015年1-2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為2.37萬噸,1月份產量為1.19萬噸,2月份產量為1.18萬噸,其中江蘇中能的產量占國內1-2月份總產量的48%,依舊位居國內產量第一位,特變電工和洛陽中硅分別居第二、三位,1-2月份前三大企業產量占總產量的70.4%。1月份國內有3家企業停產檢修,2月份全部恢復生產,目前17家在產企業中,開工率達到100%的企業有7家,其余企業也生產穩定,江蘇中能和特變電工均為超負荷運行,進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圖2 2014年2月-2015年2月國內多晶硅分企業產量圖 單位:噸
從各企業生產情況看,目前全國在產企業17家(包括正常檢修企業),江蘇中能和特變電工均超負荷運行,目前江蘇中能6.5萬噸/年改良西門子法及3000噸/年硅烷流化床產能運行穩定,已經保持每月5900噸(按31天算)左右的產量運行。特變電工目前每月維持在1800噸以上的超負荷生產,現居國內產量第二位,并且意欲通過技術改造降低成本等方式將1.7萬噸/年的產能實現最大化。洛陽中硅1-2月份維持正常生產,月產量依然位居國內第三。其他多晶硅企業除個別正常停產檢修外均維持原生產狀態。
國內供應并未削減,再加之受到2014年下半年加工貿易突擊進口影響,導致2015年1-2月份國內多晶硅廠仍有部分庫存,硅業分會統計,截止2月底國內多晶硅企業內部庫存約為5000噸。預計到2015年下半年,又將有一批擴產企業投產達產,6家企業產能將真正實現萬噸以上,屆時若需求仍未好轉則將持續供過于求的局面。
三、1月份多晶硅進口量持穩,加工貿易訂單逐漸執行完畢
根據海關數據統計,2015年1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為9309噸,環比微幅增加1.1%,與2014年12月份進口量基本持平,進口量呈維穩趨勢。有色協會硅業分會認為,致使2015年1月份多晶硅進口量基本維持穩定的主要原因有是:1月份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5780噸,占當月總進口量的62.1%,較2014年全年加工貿易總占比減少8.4%,可見由于2014年12月31日以來以電子帳冊制監管的大型進口企業的加工貿易自動關閉,加工貿易進口量日漸減少,隨著按筆登記的加工貿易手冊逐漸執行完畢,總進口量則慢慢減少并趨于穩定。而1月份進口量未明顯減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韓國企業仍倚仗2.4%的低反傾銷稅率,擴產新建如火如荼地進行,1月份從韓國進口多晶硅量達到3867噸,占當月總進口量的41.5%,依舊位居進口量首位,并遙遙領先于位居第二位的德國。因此,自韓國進口量絲毫不受影響是導致總體進口量難以下降的主要因素。二、1月份自美國進口多晶硅1683噸,環比大幅增加100.8%,且其中按照加工貿易方式進口量達1596噸,占當月從美國進口總量的94.9%。可見,國內與美國簽訂的加工貿易合同尚未執行完畢,美國多晶硅仍然翻倍進口,并通過臺灣、挪威等地區以加工貿易方式規避“雙反”稅收。因此,從美國加工貿易進口不減是導致總進口量難以下降的另一重要因素。硅業分會認為,1月份多晶硅進口量基本維持與上月平齊可視為好轉勢頭,隨著加工貿易手冊訂單逐漸執行完畢,多晶硅進口量也將隨之逐步減少,總體呈下降趨勢。
圖3 2014年1月-2015年1月多晶硅進口量及進口均價示意圖
據1月份分國別進口數據顯示,自韓國、美國、德國三國共進口多晶硅8040噸,占總進口量的86.4%,其中從韓國進口量為3867噸,占總進口量的41.5%;從美國進口量為1683噸,占總進口量的18.1%;從德國進口量為2490噸,占總進口量的26.7%;其他地區進口量為1269噸,占總量的13.6%。
圖4 2015年1月各國進口量占比
值得業內關注的有三點:第一,1月份多晶硅進口總量較上月基本持平,主要是由于8月14日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發布的“58號公告”規定:以企業為管理單元的聯網監管企業可在2014年12月31日前執行完畢,上述業務到期仍未執行完畢的不予延期,按加工貿易內銷、退運或其他規定辦理。公告中提到的“聯網監管企業”即建立電子賬冊的企業,通過與通關處聯網,企業的報關手續更為方便快捷,目前電子賬冊已經比較普遍,而紙質手冊目前主要用于非長期固定的進出口貿易,往往是一份合同一份手冊。從公告可以看出,2014年12月31日就是以電子帳冊制監管的大型進口企業的加工貿易訂單的截止日期,而且從2015年1月份開始,之前突擊審批的加工貿易只剩下簽訂手冊的訂單,因此12月份進口量明顯減少,而1月份由于仍在執行手冊訂單故進口量維持穩定。
第二,按貿易方式來分,2015年1月份我國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為3529噸,占比為37.9%,加工貿易等方式進口5780噸,占比為62.1%。分國別具體看來:1月份自韓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1899噸,占自韓國進口總量的49.1%,韓國依舊連這2.4%的稅率都毫無遮攔地規避;1月份自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1596噸,占自美國進口總量的94.9%,其余從一般貿易渠道進口的為不受“雙反”影響的半導體多晶硅,可見,“突擊審批”的加工貿易訂單仍有與美國簽訂的手冊在執行。1月份自德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1437噸,占自德國進口總量的57.7%。
第三,1月份自韓國進口量為3867噸,在當月進口總量中占比仍高達41.5%,依舊位居依舊進口量首位,并遙遙領先于位居第二位的德國,且本次占比僅次于2014年10月份的歷史最高占比。自韓國進口占比久居高位,主要原因是:一方面,2.4%的反傾銷稅對其根本不造成任何影響,故韓國向中國出口多晶硅無論按照一般貿易方式還是加工貿易方式都毫無顧忌;另一方面,無論是美國多晶硅廠商在韓國建廠設立的多晶硅項目還是韓國本土新建擴產的多晶硅項目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產能產量都日漸擴增,而其主要出口的國家就是中國,故每月從韓國進口的多晶硅量居高不下。綜上導致連續9個月來,從韓國進口量一直位居首位。
四、政策力促光伏裝機完成目標
2014年,國家能源局計劃新增并網量14GW,但實際新增僅達到10.52GW,主要是由于分布式并網未達成目標,最終只完成了最初計劃目標的32%,2.52GW。分布式光伏電站并網未能完成目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動力不足。2014年14GW的總體目標的設定,雖然反映出高層大力推廣分布式的希望和決心,但與歐洲占比較大的分布式發電相比,中國的物理條件有限,正是由于物理空間不充足、電價低、用電量小等因素最終導致了中國分布式發展動力不足。第二,執行和落實不及時。對于需要政策介入的環節,政策已經較為完備,面臨的問題主要在項目管理、補貼發放、并網、增值稅時效性等政策的落實和實施環節,尤其是關于分布式光伏國家0.42元/度的補貼問題,某些方面影響了市場的開發。
國家能源局下發《2015年全國光伏發電年度計劃新增并網規模表》(征求意見稿),規劃2015年度全國光伏年度計劃新增并網規模15GW,其中集中式電站8GW,分布式7GW,相比2014年分布式光伏的實際安裝并網量,2015年的目標增長幅度尤其引人注目。
從限制中國分布式光伏發展的主要因素來考慮:第一,動力因素,此次公布的分布式7GW目標中,荒地、魚塘等其他形式占比超過50%,這類項目風險低,大部分地方政府還給予數額不等的補貼,項目收益甚至高于西部地面電站,企業投資欲望較強。第二,國家能源局下發的征求意見稿,具體明確指出,不設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年度規模上限,并設置了強制完成的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最低任務量。各地區發改委將在這一要求下,強力推動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裝機,地區性的屋頂分布式光伏政策或將根據這一要求陸續推出,如地方補貼、管理方法等。因此,投資欲望加強及政策措施具體化給新目標的實現提供了保障,但同時也需要企業和政府不斷探索,更多用長期的市場化手段推進投資和建設,最終實現光伏電站的長遠發展。
五、多晶硅后市預測
受“暫停加工貿易”政策發布之后引發的“突擊進口”影響,2014年9月份開始進口多晶硅料泛濫,且進口價格相對國內現貨價格低很多,對國內多晶硅造成了巨大沖擊,但由于以電子帳冊制監管的大型進口企業的加工貿易已于12月31日自動關閉,因此2015年上半年開始多晶硅加工貿易量將逐步呈現下降趨勢。另外國內供應方面,2015年前兩個月國內多晶硅企業除1月份個別正常檢修外,其余均生產正常,各企業擴產工程也都在緊鑼密鼓地有序進行中,但擴產出量仍需時日,預計在2季度末會有明顯增加,短期國內供應量環比無明顯變化。需求方面,2月過后氣候逐漸轉暖,光伏安裝也漸漸啟動,隨著光伏補貼的逐步到位,對上游多晶硅需求會有所回升。因此從供需角度預計,2季度末之前多晶硅價格尚有回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