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制造再出發 杭產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媲美特斯拉


鋰電世界 無論是信息經濟的“智慧產業化”,還是以“兩化”融合為目標的“產業智慧化”,杭州都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互聯網+”浪潮席卷而來,乘勢而上,不進則退。杭州企業歷來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市場敏銳性,不少企業已經借助于“互聯網+”實現華麗轉身。本報今天起推出“‘互聯網+’時代杭州制造再出發”系列報道,深入報道這些走在時代前列的企業,挖掘他們的創新基因,助推我市實體經濟實現新發展。
去年10月16日,“92歲”的7路車,全線換上了西湖·比亞迪純電動大巴車。25輛清潔環保、零排放、零污染的綠色公交大巴,從此奔跑在城站火車站至靈隱之間。杭州公交集團預計,將在兩年內引進1500輛純電動大巴車。
在這背后,是西湖電子集團的“互聯網+”思維、跨界經營新能源汽車的戰略,以及杭州制造再出發的底氣。
西湖電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章國經:
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產業,必須善用互聯網思維,必須植入互聯網基因,必須融入信息化和智慧應用的生產要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異軍突起,否則,出生之時便是失敗的開始。
說玩“跨界”,西湖電子集團可謂是很有話語權。
在大家的印象中,這家企業長期在電視機等傳統電子行業中摸爬滾打,曾一度瀕臨破產,是什么讓它絕處逢生呢?
西湖電子集團董事長章國經將其歸功于“跨界”:“我們潛心研究國家新型產業發展動向,驚險一跳,跨入了新能源汽車這一全新的領域。”
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借了“互聯網+”的勢。
大膽一搏,老國企“跨界”玩轉新能源汽車
西湖電子這家老國企,當家的“西湖牌”電視機,老杭州人都不陌生。
章國經說,在研究國家新型產業發展動向后,西湖電子大膽一搏,跨入了新能源汽車這一全新的領域。
在章國經看來,直到2013年創辦新能源汽車電子省重點研究院,才算開啟了西湖電子多方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序幕。“去年我們抓住與比亞迪的合作機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在新能源汽車示范運營、研發制造及傳統信息電子產業融合發展上實現了新突破。”這一次“跨界”給西湖電子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去年,公司銷售收入增長了47.8%,“今年,新能源汽車生產的產值保守估計將新增60億元。”
純電動公交車之后,投放“西湖芯”出租車
路過杭州武林女裝街,藍白相間的12路公交車穿梭而過,幾乎察覺不到它的聲音,這便是西湖電子“出品”的純電動公交車。
這款車的特點是,一次充滿電,理論里程可以跑300公里,功能強勁,作為公交車使用,充電后可以跑一整天。同時,電機功率只有普通發動機功率的一半,節能減排效果立竿見影。
在“一號工程”引領下,西湖電子創新商業模式,在短短4個月時間內,建成了12座充電站、480個充電樁,投放231輛新能源純電動大巴,在杭州13條公交線路上運營,成了一道道流動的“西湖藍”。
章國經還帶來了一個好消息:“目前,新研發的磷酸鐵鋰新電池的能量密度比將提高30%以上,配備該電池的e6出租車將在下個月率先投放杭州市場,新e6出租車將從300公里提升到440公里,續航里程完全可以和全球電動車的標桿車型特斯拉models媲美。”
此外,今年下半年將在杭州研發、制造,內置“西湖芯”的新電動大巴,也將在杭州率先投入運營。
根據《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至2015年,我市將形成保障千輛級電動公交車、出租車的充換電網絡;至2017年,力爭建成半徑5公里電動汽車充換電圈網絡。屆時,杭州的西湖藍必將銘記杭州市委市政府對環境的擔當,也將記住包括西湖電子集團在內的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擔當。
擁抱“互聯網+”,國際舞臺上的“杭州傳奇”
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西湖電子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搬運工”,其自主研發的汽車電子產品、智能充電樁、車聯網、智慧交通等也取得了不少成績。
“物聯網+”時代,就意味著加速融入全球化,杭州在互聯網產業中的先發優勢正為杭州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包括最近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正在申報創建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及2018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等,在不同程度都與互聯網、國際化有關。
章國經立馬就嗅到了商機,“環境保護是全球關注的焦點,也是各種大型國際會議和賽事最關注的話題,我們要在這些國際化舞臺上講好‘杭州故事’。”
他說,如果有一天,在國際化的會場景區、會議用車,穿梭的是杭州制造的新能源汽車,“西湖藍”也就指日可待了,這不僅體現杭州對大氣治理的重視,也展現中國的責任與擔當,“我們西湖電子愿意為此提供包括出租車、公交車、商務車和城市專用車在內新能源交通的全套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