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新政或月底出臺:分布式補貼上調 “金太陽”取消


鋰電世界 歐盟即將公布對中國出口光伏產品“雙反”的初裁結果。在此之際,業內對國內光伏新政出臺的預期也越發強烈。
早在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就對外發布《關于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內容包括分布式發電自發自用部分電價補貼為0.35元/千瓦時,并入電網的電量部分按照當地燃煤發電標桿上網電價進行收購。另一方面,針對大型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征求意見稿》中對四類地區給出了四個不同的上網電價,分別是0.75、0.85、0.95和1元/千瓦時。
這是國家首次對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給出方案,故此方案的出臺備受矚目。
但《征求意見稿》出臺后,在企業層面得到的回饋卻不盡如人意,大部分企業都表示對該《征求意見稿》表示心寒。如海潤光伏董事長楊懷進就曾在公開場合抨擊分布式發電方案的不合理,表示補貼價格太低。
隨后,發改委能源局也對這種批評的聲音做出了反應。5月14日,在上海召開的SNEC展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透露,經過各方討論,能源研究所建議的電價為:集中上網電價四類資源區依次為0.8元、0.9元、1.0元、1.1元/度。而對于分布式電價,王仲穎認為應分三類設度電補貼,工商業用戶補貼0.2元,大工業用戶補貼0.4元,居民、醫院、學校以及農村等享受優惠電價用戶補貼0.6元。除此之外,王仲穎還補充說,上述電價可根據銷售電價變化每兩年調整一次,三類項目自發自用余量部分,電網公司按當地火電標桿價收購,并由財政統一補助0.35元/度。
一位業內分析師告訴記者,提出該方案的能源研究所雖然是發改委背景,但事實上最后的定價權掌握在發改委價格司手中,能源研究所的建議只能作為參考。但也有分析師認為,上述方案即6月30日即將出臺的新政藍本,新政應該就是在此基礎上設定的。
業界對新政的關注,還體現在國家財政部對“金太陽”工程的取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