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成騙補“重災區” 最高騙額近6000萬


核心提示:中國電池網 在國家推行的金太陽示范工程補貼政策上,企業存在的騙補現象嚴重。據第一財經日報的報道,國家審計署日前發布的審計結果顯示,近兩年國家推行的支持光伏發電的金太陽示范項目成為騙補的“重災區”,最高騙取額近6000萬。其中,漢能光伏及東營太陽能等兩家公司位列黑名單。
鋰電世界 在國家推行的金太陽示范工程補貼政策上,企業存在的騙補現象嚴重。
據第一財經日報的報道,國家審計署日前發布的審計結果顯示,近兩年國家推行的支持光伏發電的金太陽示范項目成為騙補的“重災區”,最高騙取額近6000萬。其中,漢能光伏及東營太陽能等兩家公司位列黑名單。
2011年和2012年,中央財政撥付了大量資金用于節能降耗和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其中,金太陽示范工程在這兩年中分別獲得了財政安排及轉移撥付的資金為25.87億元和55.62億元,兩年總和81.49億元。不過,審計署發現,廣東漢能光伏的10兆瓦發電項目多報了建設規模及裝機容量,違規獲得中央財政“金太陽”示范工程補助資金多達2637.25萬元,審計指出后,項目單位已經將資金全部歸還資金渠道。而除了廣東漢能之外,陜西省榆林市榆神能源公司、東營光伏太陽能并網項目、安徽省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安徽省中電能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項目都存在騙補或違規問題。在企事業單位申請涉及“金太陽”及其他光伏類財政補貼的過程中,違規的方式包括多報建設規模及裝機容量、編造虛假資料及合同、不符合條件的項目向上申報等。
一位光伏行業人士就表示,由于國家對于光伏的財政支持力度大,一些公司也在絞盡腦汁,想方設法獲得這筆資助。“有些公司的操作手法也并不復雜,其可以先找到一個合作伙伴,以這個合作伙伴的名義來申請補貼,但彼此之間都沒有打算去做任何的光伏項目,所有的準備資料及采購合同都是虛假的。另一種方式是,本來它只能建6兆瓦項目,但它向上面報一個更高的數字,從而套取更多補貼。但實際上,后面的項目根本沒有著落。”該人士稱這些方式都是審計部門可以查出來的,但有一些甚至無法查詢到。
更多>同類鋰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