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東:中國適合“換電模式”


鋰電世界 東風乘用車總經理劉衛東日前表示,東風公司經過長期的調研認為,換電依然是一個比較適合電動車在國內市場商業化的模式,會堅持進行相關的研發工作。
據法制晚報7月31日報道,美國堅持“換電模式”的BetterPlace破產引發了國內外車企對于電動汽車推廣模式的大討論。劉衛東說:“目前并不是已經斷定充換電哪種模式更好,換電模式關鍵是要統一標準,東風如果走在前面就有可能成為標準的制定者。”
他認為,“換電模式”的好處是集中管理和處理電池,且解決了充電過慢的難題,但東風需要攻關的課題是:換電站需要儲存大量電池,電池成本需要降低。此外,換電池不僅要保證速度,還要保證安全,這類技術也有待提升。
劉衛東強調,東風自主品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落腳點依然要重視新能源技術,這也是東風自主品牌在未來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
根據規劃,東風將在混合動力領域發展大巴車和轎車,在純電動領域發展大巴和小型乘用車,同時不放棄對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其中,純電動轎車作為中長期的重點戰略,混合動力汽車作為階段性的戰略,將注重整車戰略和集成,摸索和重視純電動汽車的商業模式。
光伏案或仍存變數
目前,中歐雙方達成的最終承諾價格下限在0.56歐元/瓦左右,這不僅遠低于歐方的最初要求,也處于歐洲本土組件廠商的成本線附近。
有歐洲相關企業堅持認為協議的最低價格仍然構成傾銷行為,并指責歐委會未能保護歐洲本土光伏產業,破壞歐盟法律。
歐洲光伏制造商協會--歐盟支持太陽能組織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表示將向盧森堡的歐洲法院就這項協議提起上訴。
據江家喜透露,歐委會貿易專員德古赫特曾表示,他就本價格承諾方案,已經咨詢過歐盟成員國代表組成的反傾銷咨詢委員會的意見。但據可靠消息,歐盟申訴方(以德國SolarWorld為代表的ProSun聯盟)堅決反對該價格承諾方案,并威脅向法院起訴歐盟委員會。此外,不能忘記的是,歐盟對中國光伏產業的反補貼調查仍然在繼續。據有關消息,歐盟可能裁定20%左右的反補貼稅。因此,價格承諾方案是否能得到通過和執行,還存在一定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