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政府職能歷史性轉變時刻,政府部門的工作重心應盡快調整到建立“科學、公平、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制定“促進技術進步、引領產業發展的標準法規”;發揮體制優勢“科學布局并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構建“放松而不是收緊事前審批準入,明確企業責任而不是自攬責任,加強而不是漠視事中、事后的監督管理體系,從而形成市場是資源配置主體的經濟環境”,從而做到“無為而治”;
第二,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應自覺成為創新的引領者和創新主體,以市場競爭需求為導向,凝聚“產學研”等全社會創新力量;面對社會、市場和用戶,整車企業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產品安全、質量、服務以及資源回收利用的主體責任;
第三,整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應積極順應“互聯網+”的趨勢,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把握“整車動力系統電動化、一體化”、“整車輕量化”、“車輛智能化”和“交通系統網聯化”的重大變革方向和調整轉型的重大歷史機遇;
第四,IT、互聯網及汽車行業,應清楚地認識各方應該扮演的角色,任何消極缺位和突進越位都是不正確的,唯有多方定位準確、有機融合,才是正確的選擇;
第五,社會各界尤其是新聞媒體在這次汽車產業的變革機遇期,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定位為變革的倡導者、支持者,還是定位為變革的旁觀者、麻煩制造者,其結果截然不同,為這一“變革”鼓與呼我想應該是正確的選擇。
如果我們能夠保持戰略定力,上下同心,穩健而不浮躁地沿著這一“汽車強國之路”持續推進,定能夠不負難得的歷史機遇,避免只開花不結果,迎來我國汽車產業強國收獲的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