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網訊,隨著共享充電寶的熱度不斷攀升,與之相應的質疑聲也開始甚囂塵上。有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在“共享經濟”出現之前,部分高鐵、機場、車站就已出現大型充電機柜,用戶可免費使用,共享充電寶只是擴大了使用場景而已。不少網友在微博上吐槽稱,“共享充電實際上是個偽需求”、“低頻使用,借和還都不方便,不會考慮”。
從目前的布局來看,共享充電寶市場存在三種不同類型的應用場景。一個是固定場景下的固定共享,主要應用于餐廳、咖啡廳等環境,以小電科技的桌用型充電寶為代表;另一個是固定場景下的移動共享,應用場景與前一個類似,以街電、來電科技的小型機柜為代表;最后一個是移動場景下的移動共享,主要存在于大型商場,以大型機柜為代表。
在收取押金和費用方面,不同類型的充電寶也有所不同。比如,租用街電共享充電寶的用戶需交99元押金,并自帶數據線,充電費用為1小時1元;小電科技的桌用型充電寶無需押金,且配備數據線,用戶只需掃碼付款便可充電,費用也為1小時1元;租用來電科技的充電寶則需100元押金(芝麻信用600分以上可免押金),收費標準同樣為1小時1元,1小時內歸還則免費.
獨立IT分析師付亮對藍鯨TMT表示,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機本身的供電情況尚佳,很多用戶都已習慣自帶充電寶出門;而共享充電涉及到租金以及充電寶取送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可能更傾向于減少操作、設置“省電模式”等來延長手機的使用時間,共享充電的需求實際上并沒有企業宣傳的那么大。
一位長期觀察互聯網行業的人士也表示,共享充電寶實際上只是披著“共享”外衣的租賃業務,屬于“偽共享”范疇,有借風口炒作的嫌疑。加之中國投融資環境的“跟風”特性,才使這一領域被快速催熟,在市場需求被放大的前提下,這很可能是“虛火旺盛”的表現。
存數據泄露等安全隱患,成致命缺陷
除了市場空間虛高之外,“安全性低”的標簽也逐漸被網友貼在了共享充電寶企業的身后。近幾年,因充電寶質量不過關而導致的失火甚至爆炸等新聞時常見諸報端,不免讓人對共享充電寶的物理安全性產生擔憂的心理。此外,充電寶安全性低所導致的用戶信息泄露,更是廣遭詬病。
“通過一根數據線就可以竊取用戶私人信息,這很可能被個別企業濫用,從而影響整個行業的信譽,這是共享充電寶的致命缺陷。”付亮對藍鯨TMT表示,從長遠的盈利前景來看,共享充電企業或許會涉及到廣告投放,這就需要做用戶數據分析,就不可避免會對用戶信息進行收集,而這些信息是被用作良性的炒作還是不可控的獲利途徑,這個目前還是很難界定。
早在2014年底,央視就曾曝光過某些經過特殊改造過的充電寶具備竊取用戶信息的功能。報道指出,當用戶連接這類充電寶給手機充電時,它就會在后臺拷貝用戶照片、視頻、短信等個人隱私信息。更有甚者,有些充電寶還可變身成為監聽設備;不法分子通過改裝充電寶內部構造增加GPS和通話模塊,發送短信指令等方式激活以后,就可實現監聽、定位等功能。
在央視的報道中,IOS7.0以上版本的iPhone手機在連接“問題充電寶”后,會彈出“信任”和“不信任”選項。而5.0以下版本的iPhone手機和安卓設備則不會有此提醒,這在無形中就減少了用戶對手機信息泄露的防范意識。
時至今日,共享充電的安全性問題依舊突出,今年3·15晚會就曝光了免費充電樁的安全隱患。根據央視報道,部分用戶的手機在使用這類充電樁后被下載了陌生App,照片、短信等私人信息被竊取,甚至銀行卡也被不法分子盜刷。
在付亮看來,不管是共享單車還是共享充電寶,整個行業基本都是被資本快速催熟形成,企業存活率并不高。從商業模式來講,共享領域的企業還需要磨練,建立壁壘和良好的口碑,只有這樣,企業才有繼續存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