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興清潔能源,太陽能光伏發電只有送得出、用得上,才能發揮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而這一點,將直接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
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國家電網公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以青藏聯網工程為基礎,國家電網先后建成750千伏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第二通道工程、750千伏柴達木主變電站擴建工程,建成格爾木、德令哈、共和等光伏匯集送出工程,青海電網優化配置電力資源的能力持續增強。
科學謀劃光伏電站布局結構,青海在建成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達木盆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盆地兩個大規模集中光伏電站群的基礎上,兼顧海北、黃南兩個藏族自治州的合理發展,有序引導大規模光伏電站向東部荒山荒坡進軍,向負荷中心拓展。
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格爾木市、海南州已經列為國家第一批創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加快推進清潔能源在城市區域供電、供熱、交通和建筑中的應用。
出臺地方性優惠措施,探索分布式、離網電站等多種應用模式,鼓勵在廠房、學校、醫院、個人住房等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依托國家“金太陽工程”解決偏遠牧區用電問題,到2015年底,青海還將建成363座離網光伏電站,解決27萬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
一系列重大舉措,保證了青海太陽能光伏電站的全接入,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全消納。2011年,青海接納太陽能光伏發電2億千瓦時,2012年超過12億千瓦時,2013年超過29億千瓦時,2014年發電量達到58.15億千瓦時,4年累計發電總量突破100億千瓦時。
今年上半年,青海光伏上網電量達到34.6億千瓦時,占全省發電總量的14.3%,青海沒有出現棄光現象。
升級篇
一條大河、一片荒漠,利用青海水電資源優勢,中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積極探索光伏發電送出模式,推動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龍羊峽32萬千瓦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創造了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協調運行的新機制。黃河水電也據此成長為全球首個光伏裝機超百萬千瓦的發電企業。
高塔之上,閃耀著太陽的光芒。2013年7月,鋰電池廠商中控太陽能公司德令哈50兆瓦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一期10兆瓦項目正式投運,成為我國首個大型工業化運行的光熱電站。
光伏發電送出的龍頭舞活了,帶動起青海光伏電站建設的提速,也帶動著青海光伏制造業的大發展。而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也激勵著青海太陽能光伏在產業整合和科技創新領域的飛速發展。堅持推廣引進和自主創新并舉,青海在實踐中探索著光伏產業的升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