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在20169月也曾透露,工信部正在考慮將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限制到最多10個,其中不包括正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傳統汽車制造商,譬如上汽和比亞迪。而正在或已經建成電動車生產線的廠家超過200家,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廠家將出局。

雖然10個和15個的數量限制的傳聞隨著新一輪牌照的發放先后被打破,但是產能過剩的隱憂仍揮之不去。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外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乘用車市場需求保持穩定增長,2016年乘用車銷量超過2400萬輛,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只有50萬輛,僅占到總量的2%左右。按照國家規劃的2020年對新能源汽車的規劃,新能源汽車在2020年的銷量將不構成汽車行業的“主流”。因此,有行業人士認為,和傳統的乘用車市場相比,新能源汽車仍然是一個總量不大的市場,很難容下上百家電動汽車公司。

“目前國內的鋰電池車企加起來的規模不敵豐田一家,且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產能總量有控制。因此對電動汽車牌照的數量限制,也是考慮到電動汽車目前總量不大,想通過限制牌照的數量,讓拿到牌照的企業做大做強。”深圳某汽車行業觀察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另一個關于產能的新動向是,61日江淮大眾合資項目獲批。這打破了中國現行的汽車產業政策——“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含兩家)以下生產同類(乘用車類、商用車類、摩托車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

目前,鋰電池廠商新建純電動車乘用車生產汽車(含現有汽車企業跨類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已經被單獨列為一個種類,而不再是隸屬于新建中外合資轎車生產企業項目。此次江淮大眾項目的獲批,意味著未來更多的國際車企將可以在華建設合資的電動車生產企業——這可以應對即將實行的碳排放交易。從另外一個層面上,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產能或將進一步膨脹。

在這種背景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風險正在積聚。目前國內電動車主要以自主品牌為主,而自主品牌的價格優勢主要依靠政府補貼維持,一旦補貼退出,將啟動第一輪新能源汽車的洗牌,而眼下快速擴張產能將成為一把“雙刃劍”,行業競爭加劇、企業競爭力下滑的雙重危機或將凸顯。

 
鋰電池 電池網 鋰電池廠商 新能源汽車
點贊 0舉報收藏 0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鋰電資訊
推薦圖文
特斯拉采用的18650電池到底安不安全? 探究中航鋰電內部,科技感爆棚,進來看看
鈦酸鋰材料量產已成規模 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之路
推薦鋰電資訊
點擊排行
鋰電商圈二維碼
網站首頁  |  歷年雜志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隱私政策  |  隱私聲明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县| 综艺| 广灵县| 云和县| 马山县| 临沧市| 南涧| 扎赉特旗| 谷城县| 靖安县| 巴里| 南投市| 壤塘县| 湘潭市| 抚顺市| 威信县| 枣庄市| 天门市| 敖汉旗| 佛教| 普宁市| 嘉兴市| 永济市| 吉安县| 固安县| 阿拉善右旗| 若羌县| 蒙自县| 德化县| 溆浦县| 互助| 文登市| 大化| 莲花县| 永昌县| 贞丰县| 桃园市| 沙河市| 博乐市| 运城市|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