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World上半年業績虧損1.438億歐元


鋰電世界 中國光伏曾經發展迅速,2010年太陽能電池產量占到了全球總產量的50%,然而由于歐債危機和美國“雙反”調查的打壓,如今的中國光伏企業已經是凄慘度日。在國際新興市場未能打開,國內大型光伏并網困難的情況下,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成為了光伏突圍的希望。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直指分布式光伏發電,分布式光伏發電將在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綠色能源示范縣、新能源微電網示范工程的帶動下,在與之相適應的電網技術和管理體制的進一步支持下,蓬勃發展起來。
中國光伏凄慘度日
“十一五”期間,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以超過100%的年均增長率快速發展。2007-2010年連續四年產量世界第一,2010年太陽能電池產量約為10GW,占全球總產量的50%。我國太陽能電池產品90%以上出口,2010年出口額達到202億美元。據了解,2010年光伏行業的毛利率能維持在30%左右,許多企業也因此利潤豐厚,并且引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涉足。
不過,從去年開始,光伏行業卻出現了連續下滑,2011年的毛利率連10%都不到,今年的情況則更糟糕。扣除掉各種稅費后,只有當毛利率維持在10%甚至更高一些時,企業才可能有盈利。
近日有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的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國內整個光伏產業已接近破產邊緣。歐洲債務危機、美國雙反使得光伏市場急劇萎縮,價格一路下跌,利潤空間被一再壓縮,而歐洲和美國是中國光伏出口的主要市場,這樣一來,中國光伏行業出現一片慘象,破產新聞不斷,老板跑路甚至是自殺。昔日風光無限,一投資就能輕輕松松賺大把的錢,今天卻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找不著方向。光伏行業一片凄鳴之聲,讓人心寒,也讓人心酸。
大型光伏電站不給力
中國光伏產品90%以上用于出口,但在美國和歐盟等地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下,我國光伏出口之路幾乎斷盡。國際新興市場雖然在積極開辟中,但短時間內難以解決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靠擴大國內需求,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光伏發電基地和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建設。在《“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將2015年的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的目標設置到了2100MW,其中主要就是光伏發電。近期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更是提成將太陽能電站基地建設作為重點工程來抓。在甘肅、青海、新疆等太陽能資源豐富、具有荒漠化等閑置土地資源的地區,建設一批大型光伏電站,結合水電、風電開發情況及電網接入條件,發展水光、風光互補系統,建設若干太陽能發電基地。
實際上,大型光伏電站的建設早已如火如荼,特別是西北地區,大型光伏電站已呈遍地開花之勢,都想開得更大、更好看。
然而,好看是好看,大型光伏電站卻麻煩不斷,最大的麻煩就是并網困難。我國電力需求主要在中東部地區,電力經過遠距離輸送本身就不經濟,而且光伏發電不穩定,容易給電網造成沖擊。根據中電聯的統計,2011年國內光伏系統并網率僅為73.4%,有近1/4項目未能并網。據了解,雖然大型光伏電站規劃得不少,但是大部分項目還是沒敢開工。為什么?就是因為拿不到并網許可證。
另外,大型光伏電站還有成本高、回收期長等問題。因此,在光伏發電補貼在年年下降,并網問題長期懸而未決的情況下,對于當前資金實力并不雄厚,甚至還面臨資金鏈斷裂的企業來說,大型光伏電站不僅不是良藥,而且還可能被卷進難以預料的麻煩。只有分布式光伏發電才能救眼下的光伏行業。
分布式光伏發電是大自然的呼喚
首先什么是分布式發電?所謂分布式發電,大體是指位于用戶所在地附件,不以大規模遠距離輸送電力為目的,所產生的電力除由用戶自用和就近利用外,多余電力送人當地配電網的發電設施、發電系統或有電力輸出的能量綜合梯級利用冷熱多聯供系統。通常是發電功率在幾千瓦至數百兆瓦(也有的建議限制在30~50兆瓦以下)的小型模塊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戶附近的高效、可靠的發電單元。
分布式能發電的優勢在于可以充分開發利用各種可用的分散存在的能源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其中就包括太陽能。對于分布式光伏發電來說,主要就是指離網式或者“就地消費、自發自用”光伏發電。而無論是離網式獨立光伏發電系統還是“就地消費,自發自用”的光伏發電系統,都是光伏發電系統的獨特應用形式。它們共同的技術特點是分散式、小型化、無需大電網系統協調配合,最契合光伏發電的技術特點,相對其它能源具有很大優勢。從經濟特點上看,光伏發電系統的這兩種應用基本不涉及到并網問題,節約了電網建設的投資與電能輸運的費用,因此具有較好的經濟性,這也是得到國家大力支持的重要原因。而恰恰太陽能資源的主要特點就是分布廣泛,有太陽照耀的地方就有太陽能資源,因此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優勢也應該是分布式應用。采用分布式光伏發電才真正是順應自然的規律,是人與自然和諧共進的發展方式。
實際上這種模式在發達國家已經普遍采用并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利用新能源較早的歐洲國家,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均采取分散開發、就地供電的模式,因而出現了太陽能和風電機組星羅棋布、三五成群的景觀,其中許多是單臺接入20千伏~10千伏以及電壓等級更低的電網。特別是世界上利用太陽能最大的國家德國,截至2011年底,其光伏發電容量為2500萬千瓦,超過我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規模。而所有這些,基本都分散地建在用電戶屋頂,為分布式接入系統。
政策鼓勵分布式光伏發展
分布式發電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特別是這次印度大停電,在全國一片黑暗之時,DLF大樓卻依然能夠燈火通明,不得不說明分布式發電的獨特魅力。實際上,我國也越來越重視分布式發電的發展,不僅是天然氣、風能、生物質能,分布式光伏發電也是越來越受到關注。
今年2月份發布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除了對光伏組件、系統及發電成本進行了規劃外,還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的主要任務之一便是在農業、交通、建筑等行業加強光伏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力度,支持建立一批分布式光伏電站、離網應用系統、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系統、小型光伏系統及以光伏為主的多能互補系統。
5月份發布的《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了要突破太陽能分布式發電技術。
7月份,國家能源局下達了《國家能源局關于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產業園區的通知》,指出,促進各類可再生能源及技術在城市推廣應用,重點推進太陽能熱利用和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是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的主要內容。
同時提出了新能源示范城市的評價指標,其中太陽能利用指標包括兩類:即太陽能熱利用量指標和光伏發電安裝量指標,兩類指標可任選其一。其中光伏發電安裝量指標是累計城市太陽能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大于2萬千瓦。
同時指出,建設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產業園區的基本要求包括:探索分布式新能源發電的發展方式和政策機制。從分布式新能源發電的發展規律出發,根據電網網架結構和電力負荷特點,因地制宜發展城市分布式新能源發電,所發電量主要用當地用戶自用或在本地電網內消納。探索適應分布式新能源發電的政策機制,建立用戶側分布式發電與網供電相互競爭的政策和管理機制,提高分布式發電的市場競爭力。
緊接著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對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做了具體規劃。其中在太陽能產業,要求建立促進光伏發電分布式應用的市場環境,推進以太陽能應用為主、綜合利用各種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城市建設。發展以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主的分布式能源系統。建立適應太陽能光伏分布式發電的電網運行和管理機制,完善光伏上網電價形成機制。
在可再生能源豐富和具備多元化利用條件的中小城市及偏遠農牧區、海島等,示范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沼氣發電、小水電“多能互補”的新能源微電網系統。推進新能源裝備產業化。到2015年,建成世界領先的新能源技術研發和制造基地。
8月6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和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四個專題規劃也正式發布,分布式光伏發電仍然是太陽能發展的重點。《規劃》中提到,按照集中開發與分布式利用相結合的原則,積極推進太陽能的多元化利用,鼓勵在太陽能資源優良、無其它經濟利用價值而土地多的地區建設大型光伏電站,同時支持建設以“自發自用”為主要方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積極支持利用光伏發電解決偏遠地區用電和缺電問題,開展太陽能熱發電產業化示范。還是在講光伏并網和分布式應用。
而且《規劃》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應用形成較大規模”列為了主要目標之一。《規劃》指出,要建立適應太陽能等分布式發電的電網技術支撐體系和管理體制,建設30個新能源微電網示范工程,綜合太陽能等各種分布式發電、可再生能源供熱和燃料利用等多元化可再生能源技術,建設100個新能源示范城市和200個綠色能源示范縣。發揮分布式能源的優勢,解決電網不能覆蓋區域的無電人口用電問題。沼氣、太陽能、生物質能氣化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村的入戶率達到50%以上。
最后再來看“金太陽"與"金屋頂"。今年5月,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等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做好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作的通知》(即“金太陽”政策),確定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程總規模為1709MW,是去年600MW的2.85倍。而早在去年年底,由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下發的《關于組織實施2012年度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的通知》(即"金屋頂"政策)也早已實施。相繼出臺的這兩大政策,均主要支持的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項目。
從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大型光伏基地建設的聲音已經慢慢弱化,而分布式光伏發電卻正受到呼喚,已經逐漸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流。我國將以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綠色能源示范縣、新能源微電網示范工程為主線,在與之相適應的電網技術和管理體制的進一步支持下,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
選擇了分布式光伏就是選擇了未來
分布式光伏發電雖然也會面臨與大型光伏電站一樣的上網問題,但是大型光伏電站如果不能上網就是純粹浪費,而分布式光伏發電起碼還能供自己使用,這原本也是采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初衷,因而無可厚非。
最重要的是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廣闊。截止到2011年年底,在全國3.6GW的光伏發電總裝機中,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只有0.2GW左右。但最近的規劃表明,到2015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1GW,而分布式一項將超過10GW。另據測算,到2020年,若現有及新增建筑中有10%的屋頂面積及15%的立面面積應用光伏建筑,光伏建筑應用潛在市場規模約有1000GW,相當于新增45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量,這是個多么龐大的數據。
今年四月《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和《分布式發電并網管理辦法》草案已經出臺,提出了對電網電力改革的要求。今后與電網的關系將進一步改善,分布式發電的發展或將進行得更加順利。
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對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行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光伏產業成本的降低,在社會上普及的速度也必將加快。而作為光伏企業也應不斷地科技創新、降低成本,增強自身競爭力,電網也應積極積極創新,盡可能多地消納分布式能源特別是風電、太陽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剩余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