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鋰電池科科技逾20億出資安徽 主攻聚合物電芯及電池組


記者近日從安徽省安慶市政府網站得悉,富士康集團成員公司之一,鋰科科技將在安慶市經開區出資20.9億元,分期建設高分子聚合物電芯及鋰電池組生產項目。據了解,臺灣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業的鋰電池材料制作商及移動電源制作供貨商。
有音訊人士對《榜首財經日報》泄漏,此舉為富士康大舉進入汽車范疇的又一動作。富士康從2005年收買臺灣安泰電業后才正式進入汽車范疇,現在首要觸及汽車電子及新能源汽車兩大板塊,分別由安泰電業及鋰科科技兩家公司主導。
而此前也有音訊指出,富士康正在安徽醞釀一些大的出資,安徽省官員向媒體泄漏,假如成功爭取到富士康出資設廠,規劃會比鄭州富士康還大。
出資猜測
《榜首財經日報》記者昨天在安慶市政府網站上看到,一家名為鋰科新能源科技的公司在5月份與本地政府簽約了一項協議,首要內容為“鋰科科技高分子聚合物電芯及電池組生產項目”。
上述音訊人士對記者表明,這次出資與富士康新能源汽車項目有必定聯系,而且接下來也許會在本地有更大的出資。
據了解,鋰科科技商品包含鋰電池正極材料、鋰高分子電池芯、P-DVD電池組、電子書電池組、數碼相機電池組、智能手機電池組、NB 電池組、動力電池組等。2009年,公司經營收入已達11.5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2.6億元),2010年出貨量大幅提高后,到達約27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6.1億元)。
而在2010年11月與2011年1月,鋰科科技董事長於貽勛應合肥市商務部約請兩度到合肥調查,表明期望敏捷在安徽合肥樹立一個世界上產能最大的電池芯生產公司,創造全球規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2011年4月,時任安徽省長的王三運帶領拜訪團前往新北市,觀賞拜訪臺灣鴻海精細集團,與董事長郭臺銘開展系列協作談判。但兩邊的出資在后來好像并沒有更多的音訊。
到近來,有音訊指出富士康正在安徽進行一些出資項目。
在安徽省人民政府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到,安徽省正在大力推廣工業轉型,而且將大力開展電子信息、智能配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工業,施行新式顯現、機器人工業區域集聚開展試點。從有關項目來看,與富士康在內地的規劃方向不約而同。
“其間會有新能源汽車方向。”上述音訊人士對記者說,富士康此前已經在汽車工業鏈進步行了有關收買。
據了解,鴻海這些年對汽車范疇十分有愛好。郭臺銘以為,將來汽車也必須走向“輕量化”,鴻海具有精細模具、鋁材沖壓和玻璃加工等技能,都是很大的優勢,鴻海也將逐步跨入中控體系和電池模組體系。
而除了采納大型出資項目進行自個研制、制作外,富士康及旗下公司與內地包含整車廠在內的公司協作也在陸續打開。2007年富士康宣布與沈陽機床廠等進行納米銅、汽車鎂合金等協作,2010年11月,郭臺銘在承受內地媒體采訪時泄漏,他已和吉祥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洽談兩邊在新能源以及汽車電子方面的協作。
但也有媒體報道稱富士康對安徽表現出濃郁的出資愛好,得益于本地平板顯現和玻璃工業具有的技能,假如富士康出資安徽,將有也許在“合蕪蚌自立創新歸納試驗區”的蚌埠市出資設廠。
記者就有關出資情況致電富士康新聞發言人時,對方表明并不明白,全部以布告為主。
內地規劃加快
事實上,不僅僅是安徽,在本年3月舉辦的股東大會上,郭臺銘清晰了要加快內地出資的主意。
前不久,郭臺銘在生態文明貴陽世界論壇上表明,將與貴州省簽定貴安新區富士康云計算、半導體設備制作、攝生樂活工業園協議,并攜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簽署貴州大數據、碳納米研制中心協議。
郭臺銘估計,貴州新廠房在2018年的年產值將到達500億元人民幣。
“集團已經在方案削減其對蘋果公司商品制作的依靠,重點放在開發新技能、知識產權和電子商務上。”此前富士康內部人士對記者表明,富士康正在代工的根底上尋求更多的增長點,包含軟件和電子商務,還有別的商貿范疇。
為營運需求和開展新工作,鴻海此前布告擬轉出資中國內地貴州富有康精細電子、煙臺富泰康電子研制、深圳福匠機械人科技、鄭州賜福科技、濟源賜福科技、深圳基智世界、深圳博萊材料科技、深圳金機虎精細機械、臨沂金機商貿城等。
布告顯現,富士康已經在內地出資了近9000萬美元用于生產和軟件開發,其間1500萬美元用于機器人生產和銷售部分建設,軟件開發和新的零部件交易以及生工事務方面的出資分別為3000萬美元和4200萬美元。
實踐上,自2008年8月29日中國臺灣通過《在內地地區從事出資或技能協作審查準則》前后,鑒于已實踐放寬臺企在內地的出資規劃限制,富士康在內地的出資開端加快。
依據揭露材料,在可以查詢到的80家鴻海內地子公司中,大致散布于四大片區:一類是以深圳為中心,輔以東莞、佛山、惠州等珠三角城市圈的華南片區,該區域現在涵蓋了大部分6C商品及其配件的研制、加工制作;第二類是始于1992年的,以昆山為中心,輔以上海、淮安、常熟、杭州等長三角城市圈的華東片區,該區域以便攜式電腦及其元件的生產制作為主業;第三類是始于90時代晚期,以煙臺為中心,輔以晉城、廊坊、大連、天津、秦皇島、營口等環勃海城市片區,該區域首要以手機等移動設備及通訊等專業設備和新能源等新興工業的研制制作為主;第四類則是以太原、武漢為中心,輔以晉城、重慶、成都等內陸片區,據富士康介紹,該區域將來將首要對于內需市場的研制和生產。
富士康內部人士曾對記者表明,將來內地的出資還是會聚集三方面,一方面是專注于代工的根底,尋覓更多范疇的客戶,現在這部分已經有很大的發展。第二方面是深耕電子商務,把大數據推廣作為集團將來的發力點。第三方面是在4G等新事務上開辟,把軟硬聯系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