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減稅風潮 突加4%消費稅或壓垮鉛酸鋰電池職業


在減稅熱潮的涌動下,一則加稅的消息卻讓一個職業簡直墮入失望。2015年1月26日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出臺《關于對鋰電池涂料征收消費稅的通知》,指出:“自2015年2月1日起,將對各類電池征收消費稅(部分電池免征),在出產、委托加工和進口環節征收,適用稅率均為4%;鉛蓄電池自2016年1月1日起征收”。
“現在俄然增收4%的消費稅簡直會使全職業處于虧本狀況。”電池職業僅有的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向記者表明。
4%職業利潤率PK4%消費稅
因為曩昔近二十年電池工業的高速、低成本擴張,使國內電池工業產能處于較嚴峻的過剩,加上國外品牌參加國內市場競賽,整個電池職業的競賽反常劇烈,企業盈余水平低,職業底子處于微利運營的整體困難局勢。
據統計,2014年全國電池職業主營收入均勻利潤率僅有4.37%,比全國輕工業均勻利潤率低約50%。
張天任通知記者,一些大型企業因為持續的技術裝備、環保設備晉級,投入大,環保設備運行費用高級要素,部分企業乃至處于虧本狀況。2014年下半年以來,電池職業利潤總額持續下滑,至12月份同比下降了28.4%,此下降趨勢并將會影響2015年全職業獲利才能持續下滑。現在全職業虧本面持續加大,虧本額顯著上升,其間大中型企業的虧本額占了68%。從職業龍頭企業和國有企業2014年的成績看,多處于微利狀況,如果再征收4%的消費稅,企業運營愈加困難,嚴峻時將加快壓垮整個職業。
在張天任看來,2011年蓄電池企業整治今后,留下來的大企業,進行轉型晉級,現已十分困難,可是看到了轉型晉級的效果,現在俄然增收4%的消費稅,關于企業的整合、立異、轉型晉級會帶來更大的挑戰,有的企業底子沒辦法再活下去。
這是從業人員到達100萬人以上,GDP在千億元以上的職業,“我國電池職業現在仍歸于勞動密集型工業,企業承擔著吸納就業人員,安穩社會的職責,本來就處于微利的企業,再征收4%的消費稅后,肯定是雪上加霜,企業將難以為繼,會導致企業減員乃至部分破產,帶來很多職工賦閑。”張天任說。
在消費稅出臺之前的一個月,數據顯現出了惡化的傾向。電池工業主營全年雖同比增加2.69%,但至去12月份出現了同比下降10.95%的下滑局勢。
又現“一刀切”
在出臺該項方針之前,有關部門也曾進行過調研。
“企業反映情況的報告也遞給有關部門,但不知道為什么俄然出這個方針。”一名知情人士很不解。
更讓這名知情人士不解的是,這項方針是一種“一刀切”的做法。
在電池職業,可以繳稅的簡直都是大企業,而小企業不會。蓄電池工業有一個特點,70%的產品是不要經過發票的,大部分電池出售都是在街道上、修理鋪、維修鋪等當地,這些當地不要發票,因而供給這些產品的小企業不再繳稅。
“加稅形成的結果就是大企業稅負再次加重,沒有財力立異轉型,而小企業依然逍遙法外,消費稅的征收在某種意義上起到了鼓舞落后和不標準運營的效果。”張天任說。
“一刀切”的另一方面表現在產品上。依照該方針,鉛蓄電池都要繳稅。鉛蓄電池企業則表明了不理解:“鉛酸電池有初級產品,有高端產品,有免保護的,有環保型的。現在‘一刀切’,都要繳稅,那些節能環保類的產品,比方密閉電池,是不應該繳稅的。這方針沒有起到鼓舞開展環保的效果。”
此外,在張天任看來,同一企業有含汞電池和無汞電池,同一企業有軍品電池和民用電池,同一企業一起出產用電用具、設備和電池產品,這在職業中是較遍及的現實情況。在制作企業環節征收電池消費稅,怎么客觀、科學地進行納稅識別和精確區別是一項十分復雜的作業(例如:出產電源設備和電動車的企業一起也出產電池,將電池作為整機的配件就可躲避消費稅的征收),現行征收環節缺少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