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換不來技術鋰動力電池隔膜技術尚待突破


鋰電世界 在全球重點發展電動車、儲能電池等新能源產業的今天,鋰電池做為公認的理想儲能元件,得到了更高的關注。我國也在動力電池領域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已經涌現了比亞迪、比克、力神、中航鋰電等全球電池行業引人注目的骨干企業。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池隔膜、電解液是鋰電池最重要的四項原材料,鋰電池隔膜由于投資風險大、技術門檻高,一直未能實現國內大規模生產,成為制約我國鋰電池行業發展的瓶頸,特別是在對安全性、一致性要求更高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領域,更是我國從鋰電池生產大國到鋰電池生產強國難以逾越的障礙。
鋰電隔膜的主要生產工藝可分為干法和濕法兩大類。車用動力電池容量大,安全性要求高,這也要求隔膜具有更高的強度、保液能力及安全溫度。干法工藝可以采用多層復合的形式,該種隔膜具有結構安全、孔隙均勻、透氣性好、耐高溫性好等諸多優勢,完全滿足于動力鋰電池的嚴格要求,目前國內外眾多的動力電池廠商均認可該種工藝的隔膜是動力鋰電池的應用方向。
目前全球鋰電池產能急速擴張,做為主要材料的鋰電池隔膜產能增長速度呈現滯后的局面,已經有眾多的電池廠家不同程度的表示了隔膜緊缺,隔膜材料產能的提高不僅對我國鋰電池乃至世界鋰電池產業的發展都是一個迫切的要求。因而,在國內盡快的涌現出更多的星源材質一樣的民族企業是完善我國鋰電池行業產業鏈,提升我國鋰電池生產企業競爭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也是關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環節。
不過在行業分析師看來,我國缺乏具有核心技術的高端隔膜產品,目前該市場被日本等廠家壟斷,目前突破瓶頸短期難以解除。知名投資人陳海生認為,雖然目前世界鋰離子電池產業中、日、韓三分天下,但隔膜材料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的短板,實現國產化也較晚。近年來,我國鋰離子電池隔膜產業雖然發展迅速,但高端產品仍依賴進口,特別是電動車鋰動力電池使用的隔膜。在其成本構成中,材料成本高達60%左右,其中國外進口隔膜在電池總材料成本中占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