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項目規劃,公司擬在內蒙古包頭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建設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其中石墨化和碳化工序5萬噸,原料和生料均為10萬噸成品配套處理工序。計劃分二期工程建成,預計于2017年10月項目啟動,2019年6月項目全部竣工,歷時20個月。
上述投資計劃已經杉杉股份董事會審議通過,尚需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以目前杉杉股份的生產經營情況來看,雖然公司正極材料的盈利能力不錯,但公司負極材料的盈利能力一般。中報顯示,2017上半年公司取得營業收入約38.5億元,同比增長57.79%;凈利潤3.39億元,同比增長51.49%。
其中,正極材料公司杉杉能源(杉杉股份持股82.67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21億元, 同比上升90.65%;凈利潤約2.3億元,同比上升166.67%。公司負極材料2017年上半年實現銷售量1.53萬噸,同比上升50.82%;主營業務收入約7億元,同比上升25.07%;凈利潤4534萬元,同比上升10.31%。
對公司負極材料業務,杉杉股份表示,凈利潤的增長低于銷售量的增長,主要因報告期內負極材料價格下滑,毛利率下降,導致壓縮盈利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除毛利率下降外,據杉杉股份披露,公司負極材料生產所用原材料主要是石油焦和針狀焦,2017年下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漲價,隨著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擴大,存在原材料產能不足帶來的供應風險。
負極材料價格下滑,上游原材料又存漲價預期,那么此次杉杉股份斥資38億元的鋰電負極項目的預計盈利情況如何呢?
杉杉股份證券部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預計該項目的資產回報率超過20%。并且,就目前情況來看,公司正極材料相對來說規模效應比較明顯,此次投資(負極材料項目)也是從規模效益來考慮的,因為就公司目前產能來說,產品產能是充足的,但前道工序有所不足,此次投資項目是一體化生產的,前道工序也是配套的,所以建成后對成本下降方面有所幫助。
杉杉股份表示,上述一體化基地項目是從原材料加工、生料加工、石墨化、碳化到成品加工, 集五大工序于一體的負極材料生產線,項目建成后可緩解公司負極前端產能不足的問題,有利于提升公司負極材料的產品品質,降低其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毛利率,實現產業規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