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7事情凸顯三星電池供給會集問題,短期對鋰電池工業影響有限


三星Note 7鋰電池爆炸事情引發軒然大波,TrendForce集邦科技旗下新能源研討品牌EnergyTrend研討經理呂理舜表明,三星手機電池供給60%的比重來自三星SDI,此次的質量問題凸顯其訂單渙散困難的困境。由于爆炸事情發生在單一機種上,短期內對鋰電池工業供需影響有限,長期來看,將使品牌從頭思考電池供給鏈戰略。
呂理舜指出,近年來手機鋰電池為了滿意長期的運用需求,能量密度不斷提高,商場干流已超越680Wh/kg,能量密度乃至超越開展時刻更長的筆電鋰電池產品,因而添加電池安全性的疑慮。
以鋰電池品種來看,高分子電池具輕薄的特性,因而廣受手機與筆電的歡迎。從2014年開端,跟著手機競賽日趨白熱化,再加上我國高分子電池供給鏈逐步興起,高分子電池在手機比重明顯提高,架空方形電池的市占。EnergyTrend統計,2011年全球智能手機高分子電池運用占比僅約35%,2016年已高達70%。
呂理舜指出,現在全球鋰電池的產能前五大,依序為ATL(新能源科技)、索尼、三星SDI、LG化學與力神(Lishan),其他的我國供貨商也連續開出新產能。龍頭ATL現在的產能體現在近年最為活躍,韓系電池廠則視需求端穩定添加產能。
呂理舜進一步表明,大都品牌在導入電池供給鏈時,至少會保證兩家以上且份額相當,很少呈現單一家超越60%的景象。以蘋果為例,最大供貨商的占比都不超越40%,可有用渙散危險,近年在降低成本的考慮下,蘋果更進一步把電池芯與電池拼裝事務進行分拆。
三星Note 7手機所搭載的鋰電池中,有超越60%的供給比重來自三星SDI,若遇到質量問題就簡單發生渙散困難的困境,因而短期難免有電池調度的應戰,也影響商譽,然而此事情對全體鋰電池工業影響并不明顯。未來三星對渙散電池供給鏈勢必愈加注重,一起讓其他品牌學習,不再一味要求統籌電池價格與能量密度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