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興才表示,動力電池行業在政策推動下快速發展,同時造成了產業鏈發展的失衡,首先就是動力電池尺寸統一之路持久而漫長,使動力電池行業不能良性發展。
《藍皮書》也提到了電池尺寸統一難的問題。目前國內汽車動力電池尺寸規格繁多,增加了研發設計難度,制約了企業的規模化生產,既不利于產品技術的持續性提升和生產成本的降低,也不利于大規模退役電池的回收梯次再利用。
安全問題重視不足
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主任周波曾提出質疑,動力電池強檢采用的送檢形式,是否能確保所有上車的動力電池都安全?這也是動力電池產業最根本的問題。
《藍皮書》也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出,生產安全和產品安全是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面,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起到關鍵制約作用。當前階段,多數行業參與者對動力電池的安全理解不足,重視不夠,加之行業內缺乏實質有效的安全監管和整治措施,產業的發展存在隱患。
市場爭競激烈 企業面臨生死存亡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表示,2020年補貼完全退坡,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會全面放開。企業應在2020年到來之前練好內功,迎接國內外同行的挑戰。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過渡,從政策驅動向政策市場雙極驅動過渡。動力電池藍皮書也表示,不久前,商務部取消了對于外資在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領域的投資限制,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即將面臨來自外資企業的競爭,挑戰生死存亡。
2017年被稱為“鋰電行業洗牌年”,資本不斷涌入,促進鋰電行業快速發展,但是在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當前,政府主管部門對動力電池產業的重視程度和管理力度還不夠,《調研報告》通過對動力電池行業現狀、動力電池技術現狀、成本結構、企業產品布局、投資情況等方面進行分析,對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進行梳理,為政府主管部門提供了政策制定的依據。
《藍皮書》從全局出發,回顧了2016年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概況,梳理了我國動力電池產業支撐體系的發展歷程,闡述了動力電池回收的發展現狀與趨勢等。兩份報告均從專業角度客觀評價了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現狀,重要的是分析了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直擊“心臟”大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