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多達500多個品牌 魚龍混雜


在智能手機不斷遍及的一起,與智能手機一起火爆的還有另一個產品——移動電源,這催生了一個龐大的商場蛋糕——移動電源職業。可是,依據業界不徹底統計,移動電源多達500多個品牌,功率越吹越大,甚至標為10000毫安以上的也已處處可見,其間已大量呈現以次充好,掉包資料的狀況,值得警覺。
移動電源正逐漸替代“待機王”
移動電源這個職業的異軍突起也就是這兩三年的事。依據業界咨詢公司的猜測,國外媒體查詢組織Strategy Analytics給出的數據顯現,2012年我國智能手機銷量達1.6億部,已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榜首的商場。
這使得移動電源業逐漸成為熱門產品。曾經功用機當道的時分,一般功用手機充上一次電,可以用上兩三天,那些聲稱“待機王”的手機待機天數竟然有超越半個月的。在四五年前,商場對移動電源并沒有很急切的需求,可是現在跟著智能手機的不斷遍及,人手一個移動電源已經是再為正常不過的事。
不過,因為移動電源職業的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功用相對簡略、相關方針法律法規的缺失;導致了現在這個職業的種種畸形開展。
品牌過多同質化嚴峻
因為移動電源產品最中心的功用就是充電。據了解,現在商場上移動電源多達500多個品牌,上千款類型和產品。
在這樣的布景下,拼容量就成為各家有利殺手锏。“你剛出一款5000毫安的,我就立刻出一款10000毫安的,并且價格還比你更低”,深圳華強北一位移動電源商家負責人如此向新浪科技介紹說。
據悉,移動電源最大頭的本錢就是在電芯上,可是很多廠家都歸于貼牌或拼裝的初級階段,本錢操控力基本上都被上游的供應鏈所掌握,又要面臨嚴酷的商場廝殺,所以容量續標、拿18650電芯假充聚合物電芯就成了較為簡略粗獷的本錢操控方法;一些從業人員嘴上喊著消費者是天主,干的都是為害天主利益的陰謀。
據介紹,18650電芯包裝有特別性,需求選用鋼殼,如果出產的產質量量不過關,則最大的危險性就是爆破,前幾年筆記本發生的爆破事件,就是因為筆記本電池運用18650電芯,質量操控呈現問題。
重視外型脫離產品需求實質
移動電源的實質至少有兩層,一是可隨時隨地充電,二是可安全充電;可是,在商場中不少廠家把主要精力放在顏色、外觀等順便功用上;這或許更贏得短時期內的商場銷量及品牌占有率,但從久遠動身,制作的移動電源質量上不過硬,老呈現漏電、變形等狀況,必定無法讓消費者用得定心,用得安心;被消費者所忘記的產品和職業,如何談持久和壯大?
例如,除非特別闡明,現在市面上所售的移動電源外包裝上注明的“容量”都是其內部電芯的容量,并不是用戶理解為“可以實在運用的容量”。這也就是為什么許多人在買回一款“容量”為5000mAh的移動電源后,發現底子無法為鋰電池容量為1500mAh的手機徹底充滿三次電的問題。
別的,從現在整個移動電源品牌來看,大部分商家對途徑依靠過重,要么是根據電商途徑而量身規劃的品牌產品,要么是針對于上游手機制作商的定制化品牌產品,要么就是根據線下門店的品牌產品;而不是主要靠產品自身;因為沒有較為強勢的資源整合實力就直接導致了現在移動電源職業在開展過程中話語權缺失、規范擬定的迎合;而在其營銷戰略中大都又采取殺價、同業誹謗等傷敵一千自損800的措施;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如此巨大的一個商場蛋糕面前沒能孕育出職業中那么兩到三個具有中心競爭力的移動電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