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酸廢液成危險 誰來管管電動車廢電池?


作為新式代步工具,現在海南省海口市僅完成掛號上牌的電動車就已超越30萬輛。但是,這一巨大數字也引發了新的憂慮:電動車運用的是鋰電池,一旦這種廢舊鉛酸電池發生泄露,其腐蝕性極強的酸、鉛以及鎘等可致癌重金屬將對自然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難以修正的損壞。
記者連日來對海口電動車廢舊電池收回處置狀況進行了查詢。
“以舊換新”存質疑
5月9日,記者在海口市中沙路鄰近隨機采訪了多位騎電動車的市民,他們表明,自己的電動車廢舊電池往往經過“以舊換新”的辦法,送進電動車專營店或電池修理店收回,真實收回不了的則會賣給廢品收回站。市民王先生通知記者,“新電池一般市場價是四五百元,以舊換新能夠抵扣一百多塊錢,沒理由不換啊。”而關于“商家收回用來做什么”的問題,市民普遍答復“不太清楚”。
依據王先生供給的頭緒,記者造訪了坐落金盤路、博愛路的幾家電動車專營店,商家均表明情愿“以舊換新”。一家專營店的工作人員陳女士報價,“全新電池,380元。”但當記者問到“舊電池商家將如何處理”的問題時,其表明:“一組電池一般有四個,里邊可能只要一兩個是壞的,其他的如果仍是好的,會與新電池搭配成一組來出售。”記者問:“那不能用的呢?”她答復:“只要當廢品賣掉。”
記者隨后來到超威、天能等多家電池修理店進行了解,得知廢舊電池的收回價格都在100元左右。而關于電池收回后的處理狀況,店員們的答案卻大相徑庭,有的說送回廠家修理,有的說送到專門的收回站,有的說先存放著。而一位行內人士通知記者,有些修理商會把舊電池當新電池賣給顧客,乃至拆解電池把鉛板拿來賣。
電池廢液被直接傾倒
記者注意到,關于處理徹底作廢的電動車廢舊電池,無論是市民,仍是商家或修理店都會說到廢品收回站。那里是否就是電動車廢舊電池的終究“歸宿”呢?
記者在熱心市民的指引下找到了坐落金濂路的一處可收回廢舊電動車電池的廢品收回站。走進收回站,只見大堆廢品上散落著三四個電動車廢電池的外殼。收回站老板表明能夠接收電動車廢舊電池,“3塊錢一斤,不管好壞。”追問中,收回站老板說,他們收回電池主要是要電池里的鉛板,“至于電池里邊的‘水’,都是白稱的。”記者問,“傳聞‘水’有毒,你們怎樣處理?”老板便不肯再答復。
記者采訪到了在海口中沙路鄰近收回電池的商販陳先生,他暗里通知記者,關于廢電池的處理,一般是用鋸子鋸開,倒出里邊的“水”,也就是酸液,然后將里邊的鉛板賣掉。而關于酸液的去向,他答復說:“不值錢,又沒有人收,只能倒掉。我們都是這么做的。”記者連續造訪了5家收回廢品的“破爛王”,除了收回價格略有不同,他們處理收回電池的做法都和陳先生說的一樣。
省內企業尚無處置資質
海南大學資料與化工學院副教授吳進怡表明,電動車運用的鉛酸電池主要由鉛、硫酸以及部分其他金屬及塑料組成,一旦收回不善,帶來的污染不容忽視。“作廢的電池酸液含有強酸和鎘、鉛、汞、錳等重金屬,排放一旦呈現隨意性,不只會污染土壤,而且經過雨水沖刷后,有毒物質會進入地下水,轉而進入食物鏈,引發人體代謝、生殖及神經等方面的疾病。如鉛含量一旦超支,會導致智力下降,誘發兒童的惡性腫瘤等。”
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海口市為例,現在掛號電動車數量為30余萬輛,按慣例,每組電池運用年限為1至2年,也就是說海口市每年新增超越15萬組的廢舊電池。一只48伏的電池內有80毫升酸液,一組電池有4只,即一組廢舊電池將發生320毫升酸液。海口每年發生這樣的廢液將超越4.8萬升。
就電動車廢舊電池酸液處置問題,記者采訪了省疆土環境資源廳污染防治處有關負責人。對方表明,現在海南省采納的做法是,每季度進行一次全省范圍內包含鉛酸電池在內的危險廢物的規范化檢查。但由于海南省現在尚無廢鉛酸電池處置資質的單位,因而只能按照原國家環保總局頒布的《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能方針》規則來操作,即“充電電池的制造商、進口商和運用充電電池產品的制造商承擔廢舊充電電池的收回職責。”
因而,該負責人表明,廢電池的收回主要以原廠家收回為主,而省內現在尚沒有一家企業對廢鉛酸電池有處置資質,新建的海南省危險廢物處置中心還處于試運營階段,未經過國家環保部門驗收,所以,現在比較有用的辦法就是將廠家未收回的廢舊鉛酸電池交由危險廢物運營單位收集儲存,比及省內的相關企業有了處置資質后再會集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