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沿海光熱項目開建 儲能及動力鋰電池產量將達350億元


日前,總出資將到達35億元的沿海光熱項目在天津沿海高新區未來科技城開建,與此一起,該項目已在高新區累計注冊了6家公司,1家光熱技能研究院和1家光熱工業基金辦理公司,總注冊規模超越10億元。預計未來五年內將力促高新區完成新動力工業總產量過1000億元的工作方針,其間包含太陽能光熱及其相關帶動工業300億元、儲能及動力鋰電池工業350億元。該項意圖建立為高新區新動力工業鏈向千億元大關跨進起到了極強的引領帶動效果。
全面布局促工業鏈條式展開
沿海光熱項目作為高新區本年落地的要點項目,將建造光熱發電站所需全套重要部件的研制與出產基地,其間包含集熱管、反射鏡、支架及跟蹤器體系。項目建成后將填補我國在光熱領域工業化的空白,促進光熱工業的良性展開。而這次項意圖主體——天津沿海光熱發電出資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專業展開高端新動力工業的企業,將專注于展開太陽能光熱發電與儲能兩大板塊。
其間,在太陽能光熱發電方面,公司首要從事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能及相關產品的研制、引入、工業化運用,以及光熱發電站的出資、建造和運營。為此,項目不僅成立了天津沿海光熱集熱技能公司、天津沿海光熱反射技能公司、天津沿海光熱跟蹤技能公司等多家公司,引入多項國際搶先技能,更與意大利國家新技能動力與環境委員會(ENEA)、國內科研院所達到太陽能集熱體系技能支持協議,在天津一起展開光熱發電研制中心的建造。
而在儲能方面,公司也全面打開釩電池、超級電容制作技能及相關產品的研制、制作和工業化運用,以及風景儲互補電站微電網的建造和運營。項目相關負責人表明,未來將大力推進超級電容和釩電池的工業化,進一步擴展其運用范圍。
“我們將在沿海高新區打造一個光熱發電工業自始至終的全工業鏈,包含集熱、換熱、儲熱、發電等全套設備的出產制作。終究可完成在這里下一份訂單就能建造一個完好電站的方針。”該負責人說。
破解光熱電站穩定發電難題
上一年,在國務院發布的《動力展開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指出,我國要加速展開太陽能熱發電,穩步施行太陽能熱發電演示工程;并清晰了太陽能熱發電為動力科技立異戰略方向和要點立異方向。這次,沿海光熱項目就引入了國際前沿的熱熔鹽技能,選用熔融鹽作為儲熱介質和傳熱介質,分別完成了儲能功能以及集熱功能,使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能的年光電變換功率較之前相比有了極大的提升。
一起,項目還與天津渤海化工集團達到合作意向,充分發揮天津市鹽化工基地的優勢,展開熔融鹽的開發和出產。據了解,熔融鹽是一種低成本、長壽命、傳熱性能好的傳熱介質,由于其安全、環保、高功率、易處理等特性,現在已在美國、歐洲等地的太陽能光熱電站大規模運用。
據項目負責人透露:“我們將經過建造發電站,整合國內外所有的優勢資源,在吸收引入國外高新技能的基礎上,一起開發、擬定出歸于我國自己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站設計方案與運轉規劃,終究構成完好的技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