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電動車租賃項目命歸何處微型電動車受寵


鋰電世界 7月10日,成飛集成(002190.SZ)控股子公司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擬與國家電網公司浙江省電力公司、杭州市政府開展三方戰略合作,兩年內在杭州市范圍內實施2萬輛電動汽車私人租賃項目,采取電動汽車(裸車)租賃和提供優惠充換電服務的基本運營模式。時隔一月,負責提供裸車的康迪開展項目啟動儀式,開始接受市民預定。
相對于康迪的火熱造勢,成飛集成則顯得淡定很多。
公司7月17日發布特別提示公告稱,該項目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有待論證。截至目前,中航鋰電尚未與國家電網、杭州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簽署的合作意向協議也屬于政府主導行為,且未履行相應的審批程序,不具備法律效應,項目實施相關協議是否簽訂存在不確定性。
第二日,公司再發風險提示公告稱,為保證項目順利完成并使電池銷售有一定利潤空間,項目電池毛利率預計為20%左右,較平均毛利率低5%~8%,且預計租賃電動車運營在達到市場預期的情況下,僅能實現盈虧平衡或微利。
成飛集成連發公告,似乎透露出一絲“趕鴨子上架”的味道。據杭州市經信委稱,電動汽車租賃項目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為了完善公共交通運營系統,解除老百姓對電動汽車這一新興事物的后顧之憂,在國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能夠快速、大規模地應用電動汽車。
那么,此次聲勢浩大的多方合作,是否將再次淪為政府“綁架”企業的又一個形象工程呢?
商業模式是關鍵
“電動汽車租賃現在國外已經在搞了,租賃模式應該是可行的。”在電動汽車領域從事多年的金旭東表示。
電動汽車要被市場所接受,還有很多障礙,如直接購買,成本太高,使用不便,并存在安全隱患,所以推廣難度非常大。而杭州電動汽車租賃模式,也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列為國內電動汽車商業模式的探索路徑之一。
資深投資人陳秋東認為,作為在主城區應用,包括配套設施,電動汽車并不是一個理想的產品,如果單獨作為一個產品出售的話,難度會非常大,“所以商家不僅要在產品、技術上來提升完善,同時也要考慮商業模式。”
記者了解到,國內各企業在商業模式方面也做了許多嘗試,國家電網的換電模式,因投入成本太大,電動汽車電池沒有標準等原因,而被眾多業內人士否定。
“可能未來這個行業標準越來越完善的時候,這個模式會越來越流行,但是在電動汽車發展的初期階段,換電的模式還不太現實。”陳秋BATTERY MONTHLY G??
NEWS FEATURE 新聞特寫東指出,用戶連電池一起購買的話,又很難承受價格壓力,“電動汽車租賃模式的嘗試,還是比較有意義的,關鍵是怎樣來設計這個模式,以及怎樣來定價的問題。”
Pack商沙建龍也認為,“電動汽車租賃關鍵在于用哪種商業模式,如果是換電模式的話是不可取的,成本太高,如果能拿回家充電最好。”
對于此次試點,杭州市財政將提供兩項補貼:租金補貼30%~50%;租賃期間換電池及充電全部免費,租賃者最終需支付的月租在1000元以內。國家電網也已為該項目開始在杭州大規模建設充換電站網絡,“這個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沙建龍認為。而據杭州電動汽車事業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透露,由于充換電站等配套設施還不完善,電動汽車租賃的交付使用時間還有待確定。
微型電動車是必由之路
杭州電動汽車租賃項目所用車型,是由康迪提供的酷似奔馳smart的微型電動車,“電動車必然會微型化,現在寶馬、大眾等車企,全部都在開發微型電動車,都在走微型化的道路。”金旭東表示。
記者了解到,發展微型電動車,不僅是現在業界真正所關注的,也是全球包括德國、美國、日本都非常提倡,日本政府并專門出臺了政策支持微型電動車的發展。
“現在電動汽車推得最好的,是山東的微型低速電動車,非常實用,使用方便,而且老百姓也買得起。”
陳秋東指出,但沙建龍告訴記者,山東的微型電動車基本都是用的鉛酸電池,而且這種車現在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法上牌照。
對此,陳秋東認為,對于微型電動車的發展,政府本身還沒有認識得很到位,也沒有太重視,而是延續的原來燃油車設計的一些理念。部分整車廠也因為要考慮自己過去的一些優勢,以及企業的思維和體制,對微型車的認識也不到位。相反,在這個產業機會剛剛到來的時候,一些民營企業反倒是有一些想法,針對市場和用戶開發出符合他們要求的電動車,而不是造出一輛性能有多優越的電動車。陳秋東告訴記者,“我更贊同后面這一方,電動汽車在發展初期的時候就是應該要這樣。”
沙建龍也表示,“不僅僅是微型電動車,我看好的是城市內用的低速交通工具,如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平衡車,像Segway這樣的。”
據了解,國內包括幾個大的整車廠管理層,覺得電動汽車距離爆發還太早,現在去做,只能不斷地投入,而站在國家政策層面又必須要做,因此整車廠推廣電動汽車,很多都是做一些政府的形象工程,造成大的國營整車廠動力不足,真正有動力的還是地方民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