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3月12日起筆,到昨天為止,整個「碳中和」系列已經完成了14篇,除了完整的炒作路徑選擇之外,像異質結電池,光伏建筑一體化,減隔震技術等等一些新概念也有過梳理。
但不可否認的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還在于鋰電、風電、光伏等產業,所以還是有必要對這些內容進行完整的梳理。
本篇將從鋰電開始著手,這也是「碳中和專題系列」的第15篇,目前整個系列的進度如下:
除了個股篇,行業內容在專欄中都發布了,如果有找不到的,那就是被河蟹了,請通過公眾號查看。
一,關于鋰電的認識
對于鋰電技術,多數人會把它和新能源掛鉤起來,實際上鋰電技術最多就是一種儲能技術,算不得是新能源,同時因為如今如火如荼的汽車電氣化進程中,大多都是通過鋰電來實現的,所以鋰電被更多的和汽車電氣化改造給綁在一起,所以我就把它放在這個子類目下面。
二,鋰電炒作邏輯
這都是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劃分方式,說到鋰電池的炒作,必然是正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四大項,而其中正極材料又是決定電池密度,容量、壽命的核心所在,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技術上的革新也是層出不窮,是最值得關注的。今天就來說說這部分內容。
三,正極材料的重要性
前面說過,正極材料決定鋰電性能,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是核心考量。根據不同的技術路線,常見的正極材料可以分為鈷酸鋰(LCO)、錳酸鋰(LMO)、磷酸鐵鋰(LFP)、鎳鈷錳酸鋰(NCM)、鎳鈷鋁酸鋰(NCA)等。

電池能量密度與比容量、正極質量、電壓成正比,與總質量成反比。鈷酸鋰能量密度高,但是鈷成本高循環壽命低,主要用于 3C 產品;錳酸鋰成本低廉但是能量密度低,磷酸鐵鋰循環型和安全性好,但是能量密度也較低,所以應用于儲能、商用車和部分低速電動車;三元材料可以充分發揮三種金屬的優勢,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循環壽命等優點廣泛用于電動車、3C 等領域。
三,正極材料行業現狀
1.價值量占比高
根據已有電池的測算,正極材料的占比超過60%
2.市場競爭激烈
國內正極材料產能全球占比約為 60%,但是出貨量占比仍較低在 45%左右,低于負極、電解液和隔膜等海外放量
3.盈利能力較弱
四大材料龍頭企業毛利率相對穩定,正極材料行業整體毛利率保持在 20%以下,顯著低于負極材料和電解液(30%左右)、隔膜(50%左右)的毛利率,主要因為正極材料低端產能過剩,但隨著高壁壘的高鎳正極增多,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
四,技術路線之爭
1.發展正極材料是必然之選
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可分為兩種,提高電池包成組效率和提升電芯能量密度。隨著 CTP 和刀片電池技術的發展,電池的成組效率已經從傳統電池包的 75%提升至 90%左右,電芯能量密度提升是提升電池能量密度的主要方式。電芯可以從電池比容量、材料振實密度和充電電壓等三方面提升能量密度,正極材料結構端可以顯著改進壓實密度、循環穩定性和電壓等。
2.三元材料的優勢
正極材料中,磷酸鐵鋰現有容量可達到 160-165mA.h/g,接近理論極限 170160-165mA.h/g,高壓錳酸鋰正極比容量理論上可進一步提高,鈷酸鋰、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和富鋰錳基正極材料比容量提升空間較大。除此之外,材料穩定性、界面穩定性和高壓下傳統電解液改性或者向固態電解液過渡等是正極材料未來的發展趨勢。
從成本端考量,三元材料中原材料占比較高,高鎳三元材料降本空間大;從提升能量密度角度看,高鎳化是目前認可度最高,技術最為成熟的手段;從企業盈利角度看,高鎳三元電池因其技術壁壘高,享受更高的盈利空間;從行業競爭看,高鎳三元材料加工難度大,技術迭代速度變慢,龍頭企業有望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五,市場前景
根據規劃,到2035年,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銷量約各占 50%,汽車產業基本實現電動化轉型的目標,電動車滲透率提升尚處在初始階段。
由此必然引發行業長期向好。根據測算, 2025 年全球鋰電正極材料需求從 2020 年的 47萬噸增至 190 萬噸,CAGR 達到 32%。國內鋰電正極材料需求量有望從 2020年的 23.8 萬噸增至 2025 年的 86.8 萬噸,CAGR 近 30%,預計 2025 年三元需求 46.8 萬噸,LFP 需求 34.7 萬噸,LCO 需求 5.3 萬噸;海外 2025 年正極材料需求預計為 103 萬噸。
根據測算,2025 年國內鋰電正極材料市場有望達 830 億元, CAGR 達 23%,其中三元正極市場 562 億元,CAGR 達 30%。海外正極材料市場有望達 1300 億元,全球正極材料需求市場 2025 年有望超 2000 億元,其中全球三元正極材料需求市場達 1730 億元,CAGR 達到 38%。
其中國內高鎳產能較為集中,正極龍頭產品結構中高鎳占比高,下游需求更加強勁。
綜上所述,伴隨著高鎳化進程加速,正極行業正逐步走出低價競爭階段,行業壁壘逐步增強,盈利持續分化,龍頭加速集中。
六,正極材料產業鏈
鋰電正極材料產業鏈可以分為上游的鎳鈷錳等礦產、中游的前驅體制備和下游的鋰電正極材料,前驅體制備難度更大,該環節享受更高的技術溢價。
國內前驅體企業可以分為三類,聚焦三元前驅體的企業(中偉股份)、具有上游資源優勢的企業(華友鈷業、格林美)、從正極材料向上游延伸的企業(當升科技、長遠鋰科等)。聚焦前驅體的中偉股份 2020年產量超過 7 萬噸位列全球第一,下游客戶幾乎覆蓋全球主流的鋰電廠。其中具備上游礦產資源的三元前驅體企業毛利率顯著較高,因此具有上游礦產資源的格林美和華友鈷業毛利率顯著高于其他,中偉股份隨著出貨量持續提升,毛利率也呈現顯著上行,
七,投資策略
短期因素:正極產業鏈呈現供需兩旺趨勢,疊加化工品漲價,正極產業鏈開啟新一輪漲價模式,相關公司業績環比有望持續改善;
長期因素:伴隨著整個鋰電池產業鏈高鎳化趨勢加速,正極行業正從低價競爭加速走向強者恒強局面,產業鏈利潤也會進一步向龍頭集中,行業競爭格局有望被重塑。
具有高鎳技術優勢、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和海外市場持續放量的正極龍頭企業更為受益,比如:當升科技、容百科技、格林美。
相關上市公司

因為平臺規則關系,文章中涉的個股報告我是不可以分享的,有需要的話,就去我公眾號(概念愛好者)的「內部報告」查看。
后記
全篇內容較長,但實際主線結構還是比較清晰的。高鎳是鋰電技術進一步突破的關鍵,而高鎳的技術壁壘比較高,有望改善目前行業供給過剩的局面,疊加上游目前的漲價潮,正極材料廠商的盈利有望改善。其中核心受益者,就是掌握高鎳技術的廠商。
以上是我自己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也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巴嘎旗|
多伦县|
祁东县|
阿拉善左旗|
锦州市|
焦作市|
张北县|
曲阜市|
汉寿县|
中超|
彰武县|
嘉禾县|
蒲江县|
叶城县|
山阴县|
颍上县|
衡阳市|
奈曼旗|
科尔|
确山县|
万安县|
定陶县|
定西市|
治多县|
镇原县|
郎溪县|
黄骅市|
依安县|
扎囊县|
汉寿县|
青冈县|
库尔勒市|
绥宁县|
大渡口区|
共和县|
西乌珠穆沁旗|
白山市|
阿坝县|
南昌市|
中阳县|
武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