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車企方面,自主三強的銷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吉利和長城表現最差,比亞迪和上汽乘用車則憑借新能源汽車銷量優勢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盡管長安、吉利、長城目前依然占據自主品牌前三強的位置,但從比亞迪強勁的上升勢頭來看,自主品牌現有格局有望近期打破,比亞迪最先搶占的很可能就是長城汽車老三的位置。
具體品牌來看,哈弗品牌10月銷售62,593輛,同比下滑36.10%;WEY品牌10月銷售5,854輛,同比下跌35.5%,成為長城汽車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歐拉品牌10月銷售13,235輛,同比增長65.2%;坦克300 10月交付量達到9,950輛,單月交付再創新高;長城皮卡10月銷售20,437輛,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不難看出,在長城汽車五大品牌之中,2個上漲,2個下滑,1個持平,但在SUV這一關鍵市場,哈弗和WEY兩個品牌同時大幅下滑,成為長城汽車銷量下滑的一個主要原因。變身網紅車企之后,長城汽車精力過于分散,以至于其在SUV大本營失守。
2
大本營失守
中國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9月,哈弗H6的SUV銷售冠軍之位被特斯拉Model Y奪走,累計99個月中國市場SUV銷量第一的神話被正式終結。
數據顯示,9月份,Model Y銷量達到33,544臺,超出哈弗H6(25,410)8,134臺。另外,大眾旗下途岳、途觀L銷量分別為20,836臺、20,133臺,雙雙突破2萬臺。
除了H6以外,哈弗品牌另一款銷量上萬的車型為哈弗大狗,以10,055臺銷量排名第22位。不難看出,“長城H6+哈弗大狗”雙打組合已經不是大眾“途岳+途觀L”組合的對手。
SUV大本營的失守,意味著長城汽車正喪失過去最核心的業務主陣地。
從鄉鎮企業到銷量破百萬的自主品牌三強之一,長城汽車的崛起與其在SUV領域的成功密不可分。據長城汽車總經理王鳳英介紹,2009年開始,公司制定“聚焦SUV”的戰略,并從轎車市場逐步退出,“聚焦的力量“成為長城汽車率先在SUV市場突圍的關鍵。
2014年,國內SUV市場開始爆發,長城哈弗品牌大獲成功,到2016年,長城哈弗品牌SUV年銷量達到百萬輛級,并成為國內SUV第一品牌。截至2020年末,哈弗SUV全球累計銷售650萬輛,連續11年中國SUV年度銷量第一,其中,國民神車哈弗H6累計91個月中國市場SUV銷量第一。
但隨著競爭的加劇,長城汽車在SUV領域的先發優勢不斷被挑戰。為了開拓中高端市場,長城汽車曾在2016年推出了WEY品牌,定位于豪華SUV市場。
不過,作為針對中高端SUV細分市場的重要布局,長城WEY品牌自2018年上市后表現并不理想,質量問題頻發,車型較少等問題導致其銷量持續低迷。數據顯示,2018-2020年,WEY銷量分別為13.9萬臺、10萬臺、7.9萬臺,下滑趨勢明顯。
數據顯示,2016-2020年,長城汽車旗下哈弗和WEY兩個品牌銷量下滑了約13%,WEY品牌的推出并沒有阻止長城SUV總銷量的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上市的坦克300上市持續熱銷,一度帶動WEY品牌銷量的回升。但在今年4月,長城汽車宣布坦克系列將獨立成為子品牌,這對WEY品牌帶來了明顯的分流和沖擊。今年1-10月,WEY累計銷量為42,012臺,同比下滑29.2%。
作為長城汽車旗下的首個高端品牌,以魏建軍的姓氏命名的WEY品牌不僅是長城在SUV市場的一個重要落子,同時還承載著長城汽車品牌向上的重任。但對比同行來看,WEY在自主高端品牌陣營中已經處于落后位置。
從2020年開始,WEY的總銷量已經被領克和紅旗反超。10月數據則顯示,紅旗單月銷量達到35,000臺,前10月累計銷售達到23.6萬臺;領克汽車10月銷量達到21,868臺,累計銷量為127,805臺,均與WEY拉開了很大距離。
3
新能源非主流
乘聯會數據顯示,10月份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達到18.8%,但長城歐拉占比仍僅為11%,新能源汽車這一關鍵陣地的弱勢,成為長城汽車掉隊的又一個關鍵因素。
從比亞迪、上汽乘用車猛烈的上升勢頭不難看出,新能源汽車目前已經成為決定整車車企排名的一個關鍵因素,長城汽車恰恰在這一領域處于“起了大早,趕了晚集”的窘境。
早在2012年,長城汽車動力電池事業部(蜂巢能源前身)就開展電芯的預研工作。2015年7月,長城汽車公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計劃募資資金168億元,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車研發項目、年產50萬臺新能源智能變速器項目、年產50萬套新能源汽車電機及電機控制器項目、年產100萬套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項目和智能汽車研發項目。
不過,彼時的新能源汽車剛剛起步,地方保護主義盛行,騙補亂象叢林,長城汽車一度對電動車發展前景產生懷疑。2016年5月,魏建軍在股東大會上公開表示,電動汽車并不節能環保,電動大巴比天然氣大巴多10倍污染,而長城推電動汽車是為了應對國家油耗限值,但現在地方主義盛行并不是上電動汽車的好時候,長城只做新能源行業的追隨者。
最終,這一“追隨者”的定位一語成讖,長城汽車錯失了在電動車的領跑機會,只能依靠一款非主流的歐拉來支撐門面。相反,比亞迪則憑借在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兩個領域的領先優勢,成功問鼎中國整車車企市值一哥的地位。
目前,無論是蔚來、理想、小鵬等新勢力車企,還是智己、嵐圖等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子品牌,均是采用高舉高打的模式率先進攻高端市場,這不僅可以避免中低端市場的內卷,還可以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高端的品牌形象。
長城歐拉品牌則主要定位于純電動A00級市場,并主打女性群體。盡管這一策略對搶細分市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歐拉品牌想要向上拓展空間就非常困難。不得已之下,長城汽車繼續推出新的高端電動車品牌,但這又將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與宣傳費用投入。
近日,在廣州車展上,長城汽車正式推出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沙龍。對比極氪、嵐圖等自主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沙龍汽車定價更高,全球首批101臺限量版售價達到48.8萬元。
從市場現狀來看,隨著滲透率的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新的“兩頭擠”格局,即從高端和經濟型電動車這兩頭擠向中間性價比車型市場,10萬-20萬價格區間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主戰場。在這一價格段,長城汽車幾乎還是空白一片。在此背景下,長城汽車此時選擇發力高端市場, 似乎并不明智。
算上沙龍品牌,長城汽車已經形成長城皮卡、哈弗、WEY、歐拉、坦克、沙龍智行等六個子品牌組成的品牌矩陣。多品牌運作的好處是可以吸引多種不同需求的顧客,有利于市場細分,但同樣會因為品牌定位模糊等問題而帶來品牌內耗問題,這在早期的吉利和奇瑞等車企身上均有體現。早期因聚焦SUV戰略而勝出的長城汽車,似乎又走向了那條多家對手都沒有走通的老路。
盡管長城最近兩年在幾個新業務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相比SUV這個最核心業務與新能源汽車這個未來最重要戰略機會點的丟失,長城汽車似乎有些得不償失。這個案例給了筆者很大啟發,即企業需要警惕一個極為容易忽視的風險,就是贏下幾場無關緊要的戰役,而最終輸掉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