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ST眾泰(000980)發布公告稱,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準《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計劃》,并終止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整程序。江蘇深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深商”)除了前期投資20億外,會再提供8億資金,并助力眾泰調整品牌戰略。根據重整計劃,眾泰汽車本次重整如能成功實施,其獨立法人主體資格將繼續存續。
眾泰重整計劃中明確,公司要恢復優化傳統汽車業務、布局網約車、微型電動車市場等經營方案,以實現業績快速回暖。
與此同時,眾泰汽車提及,公司將布局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只是對于眾泰品牌來說,此前“模仿”與“抄襲”的標簽嚴重損害了品牌形象,高端之路能否走通恐怕仍是未知數。
身陷絕境
曾經靠“皮尺部”打造“保時泰”而聲名大噪的眾泰汽車,也曾取得過不錯的銷量成績。但伴隨中國市場的不斷成熟,這種依靠抄襲取得發展的方式被市場拋棄。
數據顯示,2017年眾泰汽車年銷量還保持在31.7萬輛的規模,但到了2020年,其銷量驟降至1674輛,虧損高達108億元。2020 年 6 月 24 日,深交所對眾泰汽車股票實行了“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簡稱由“眾泰汽車”變更為“*ST 眾泰”,日漲跌幅限制為 5%。
2020年10月至2021年6 月,眾泰汽車旗下8家子公司因陷入債務危機,先后被法院受理破產。僅2020年,眾泰汽車及子公司未披露的訴訟案件合計469件,涉及金額15.3億元。
2021年6月9日,因眾泰汽車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的可能,金華中院根據債權人的申請,依法裁定受理重整,并指定管理人具體開展重整各項工作。
時至今日,眾泰汽車仍面臨著流動資金匱乏、有息負債全面逾期、生產經營全面停頓、訴訟案件纏身、資產被查封等種種復雜局面。
眾泰汽車公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虧9億元-14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5.36億元,同比減虧42.42%-10.43%。其中,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虧2億元-3億元,去年同期虧損5.29億元,同比減虧62.19%-43.28%。
據悉,眾泰共有九大生產基地,但目前各大生產基地已經全部停產,關鍵技術人員離職。可以說,如今的眾泰不僅無車可售,在技術上也幾乎沒有儲備和優勢。
眾泰汽車稱,重整可能對公司2021年度的凈利潤、2021年末的凈資產產生一定影響,具體數據以經審計的財務報表數據為準。
絕境逢生?
不過,就在外界認為眾泰汽車步入絕境時,這家汽車企業卻迎來白衣騎士。
受到重整消息的利好影響,*ST眾泰成為2021年的“漲停王”。今年年初1月11日,*ST眾泰股價跌停報1.14元,瀕臨退市邊緣。截至12月6日收盤,*ST眾泰報收8.57元,股價漲幅超過6倍。僅2021年,沒怎么賣車的*ST眾泰累計漲停板就高達88個。由于*ST眾泰股市表現嚴重偏離業績基本面,也使其多次收到深交所的問詢函、警示函,甚至被質疑操控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眾泰汽車最終確定的重整投資人為“江蘇深商”,而江蘇深商的法人代表黃繼宏曾在2019年成功操盤國內最大的經銷商集團龐大集團重整,并帶領其扭虧為盈。也因此,黃繼宏操盤眾泰重整被認為輕車熟路。
而在黃繼宏間接或直接控制的72家企業里面,除了汽車經銷商龐大集團,絕大多數都與汽車租賃以及道路客運服務相關,其中4家企業主營業務涵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智能網聯以及車聯網等方向。江蘇深商明確,其參與眾泰重整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汽車整車生產資質。在接盤眾泰汽車之后,江蘇深商將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從而可以進行生產、銷售整車。
從眾泰汽車最新公布的復活計劃來看,未來的目標可謂“大而全”——全面覆蓋了傳統汽車業務、網約車、微型電動車以及中高端新能源汽車。
根據12月1日發布的重整計劃,眾泰汽車將“針對眾泰、君馬、江南三大汽車品牌,逐步調整品牌戰略,構建特色戰略體系,致力于打造最有影響力的民主汽車企業。”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啞鈴型”結構,新能源汽車榜單上月銷過萬的車型集中于A00級市場的五菱宏光EV以及定位相對高端的特斯拉、蔚來、理想等車型。
“新能源汽車目前的市場結構是A00級占比30%以上,B級及以上40%以上,A0~A級占比只有20%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今后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進一步突破以及成本進一步下降,A0~A級區間的國民經濟型產品會提升占比,成為市場的主力。”
眾泰汽車援引乘聯會數據,今年上半年A00級純電車銷量同比增長了5.6倍,達32.8萬輛,預測未來幾年A00級純電動車市場將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潛力最大、競爭最激烈的細分賽道之一。眾泰汽車稱:“將積極布局微型電動車下鄉業務,搶占微型電動車市場制高點。”
不過,眾泰汽車更大的野心是布局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事實上,如今國內汽車品牌對于新能源汽車高端市場的搶奪并不鮮見。無論是北汽推出極狐ARCFOX,東風推出嵐圖還是長安汽車推出阿維塔等,均是對于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積極嘗試。
但也應該看到,高端市場往往對品牌口碑要求更高。眾泰此前的抄襲行為對于既有的品牌形象造成嚴重損耗。也為其探路高端新能源汽車形成阻力。眾泰汽車在迎來重整投資人并清償還53億債務之后,是否可以借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東風將微型、中高端新能源汽車都發展好,恐怕仍是艱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