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道氏技術公告
需要注意的是,贛州叁號新能源材料基金和贛州肆號新能源材料基金的出資人均為國資企業。根據約定,兩基金7億元增資后,廣東佳納將再自籌3億元,合計10億元將全部投入江西佳納,用于10萬噸三元前驅體產能和2萬噸鈷鹽、3萬噸鎳鹽和5萬噸電池回收產能項目的建設及運營。該項目位于贛州,由江西佳納實施,已于2021年9月開工,計劃總投資125億元,預計2025年12月31日前建成并投產。
至此,道氏技術將形成“英德+龍南+蕪湖”三大三元前驅體生產制造基地,有力地保障產能建設,擴大市場占有率,提升公司競爭力,進而推進公司戰略規劃和經營目標的實現。
布防海外鎳資源
在同日的另一份公告中,道氏技術宣布,全資孫公司香港佳納與PT.JIANA ENERGY RESOURCES(以下簡稱“印尼佳納”)擬簽訂《增資框架協議》。協議約定,香港佳納將在2年內向印尼佳納增資,增資金額不超過人民幣12.72億元。印尼佳納的其他股東放棄對本次新增注冊資本的同比例認購權。增資完成后香港佳納對印尼佳納的持股比例由99%上升至99.9965%。
三元前驅體成分為鎳鈷錳(鋁)氫氧化物,是制備三元正極的核心原材料。由于鎳含量越高,電池能量密度就越大,基于新能源車高續航里程的要求趨勢,前驅體向著高鎳化的方向發展。
未來高鎳三元前驅體對鎳的需求量將保持快速增長,鎳資源是未來三元動力電池成本競爭的核心。
道氏技術指出,增資印尼佳納有利于保障公司鎳資源的供應,完善原材料供應鏈,進而降低高鎳三元前驅體產品的成本,能夠為公司現有的主營業務帶來較大的協同效應,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這也是當前頭部前驅體企業紛紛海外布局鎳資源的縮影。隨著全球對鎳資源的需求持續增長,尤其近日鎳價保障,甚至暫停交易,鎳資源將成為爭奪焦點。而印尼因擁有豐富的紅土鎳礦資源,成為了前驅體企業爭奪的主戰場之一。
從這一角度來看,道氏技術對印尼佳納的增資有一定的必要性。不過,印尼佳納成立至今不滿一年,暫未正式開展經營活動,何時才能投入運營,甚至何時才能為道氏技術提供鎳資源,都是未知數。
目標三元前驅體龍頭
目前,三元前驅體市場份額主要向中偉股份、格林美、華友鈷業等第一梯隊集中,道氏技術、科隆新能源、芳源環保等二線梯隊企業與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但是,格局不總是一成不變的,道氏技術“加注”三元前驅體,積極布防鎳資源,皆是為了推進其“三元前驅體及其配套業務進入行業頭部地位”目標的實現。
2016年,道氏技術決意轉型進軍新能源材料賽道,時至今日,五年的時間道氏技術穩穩站上三元前驅體二線梯隊,當下正朝著更遠大的目標奔去。
2021年7月,道氏技術制定五年(2021-2025)發展戰略規劃綱要,對公司鋰電材料業務發展做出了規劃,要求三元前驅體及其配套業務進入行業頭部地位,到2025年實現50萬噸總產能,并形成配套的鈷鎳產能。
據中金公司的測算,作為電動汽車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全球動力電池需求有望在2025年達到1430GWh以上,2025年全球三元前驅體需求量有望達到255萬噸,較2020年全球實際出貨量42萬噸實現了43.4%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假設道氏技術三元前驅體2025年實現50萬噸總產能,能達到滿產滿銷,屆時公司將占全球份額的近20%,行業地位絕對會大幅攀升。然而,現下已有不少鋰電產業鏈企業入局或加碼三元前驅體,勢必助推該領域競爭日益激烈,這就意味著,道氏技術未來毫無疑問將面臨諸多壓力和挑戰。
二級市場上,截至今日(3月9日)收盤,道氏技術報收22.76元,上漲1.01元或4.64%,總市值131.7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