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規劃,到2025年,我國氫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據業內統計,從各省市公布的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設定的保有量目標計算,到2025年我國氫燃料電池車保有量將超過10萬輛。
今年11月,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GlobaI Call 2023”全球方案征集活動頒獎儀式在上海舉行。由博一新能源申報的 “Efficient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for Hydrogen Fuel Cells based ”(氫燃料電池高效熱管理技術),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優異創新的綠色解決方案、全球化的產業應用前景脫穎而出,榮獲聯合國發展組織2023全球方案征集活動“綠色氫能賽道”三等獎,這也是博一新能源獲得的首個由聯合國機構頒發的獎項。
01
超級導熱材料——微熱管陣列
實際上,氫燃料電池高效熱管理技術只是博一新能源眾多先進技術中的一項。據了解,博一新能源是淄博市博山區政府引進國家人才趙耀華教授成立,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與應用工程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成立于2017年的博一新能源,一直以“變廢為寶、梯級用能、循環用能”為節能原則,致力于工業和建筑節能。
博一新能源所有的技術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公司基于趙耀華教授的超級導熱材料——微熱管陣列為“根技術”,結合微納尺度強化換熱技術以及傳熱傳質系統理論,研發出了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高效換熱及高效熱控技術與產品,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和工業化應用前景。
通過綜合運用微熱管陣列的高效余熱、余冷利用等技術,博一新能源開發了應用于不同工業場景下的節能設備、節能系統及智能化運行管理系統,構建精細化的能源綜合管理平臺。目前,公司的主要產業領域涉及:高效功能性熱導材料、智慧清潔能源的多能互補供能(冷、熱、電)三聯供技術、工業節能與余能(余熱、余冷)綜合利用技術、動力鋰電池包技術等。
據博一新能源負責人介紹,微熱管陣列承壓能力強、接觸熱阻小、均溫性好、可加工性強、輕量、超薄,其熱傳導率是同樣金屬材質的5000倍以上,是石墨烯的200倍。微熱管陣列材料可以大量使用于各種熱問題,具有目前常規熱管不可比擬的優良特性;基于微熱管陣列材料的高效換熱系統,可極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是博一新能源重點開拓的領域之一。其中,安徽利維能生產過程的整個余熱回收節能改造、制冷系統科學合理的匹配及協同,是微熱管陣列換熱系統高效用能體系在鋰電池生產過程應用的樣板項目,也是鋰電池企業首個系統節能應用的項目。運行數據表明,該節能系統每年可為利維能公司節約22%的蒸汽和15%的制冷電費。
02
爭當全球新型節能企業領航者
值得注意的是,博一新能源推出的用于模組散熱的全新電池包熱管理技術,采用全表面散熱干濕分離熱管理技術,基于趙耀華教授微熱管陣列(MHPA)的平板超級導熱材料取代傳統液冷,對電池高效散熱及均溫,可有效抑制電池熱失控,極大提升鋰電池包安全性能。
據博一新能源負責人介紹,微熱管陣列鋰電池包熱管理技術,已經過10多年的大量實驗驗證,可在各種環境狀況下將動力電池溫度控制在30-35℃安全范圍內,是國際唯一的全表面散熱干濕分離系統技術。
不僅如此,博一新能源微熱管陣列電池熱管理技術,也大大提升了鋰電池儲能箱的的安全級別及使用的便利和經濟性。具有高安全可靠性能、高防水等級、高充放電效率、高使用壽命以及高環境適應性、使用簡單方便等眾多特點。此外,目前博一新能源微熱管陣列儲能箱產品已經和日本某知名商社達成合作協議。
博一新能源積極踐行“雙碳”國家戰略,近年來不斷加強與寧德時代、北汽新能源等國內外電池及電池包生產商、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商的戰略合作,為其提供新能源電池熱管理系統解決方案及高端產品,助力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爭當全球新型節能企業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