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超10億增持格力鈦,標的公司連續虧損
《投資者網》喬丹
行業地位穩固的格力電器(000651.SZ)正從單一空調業務跨入多業務領域,包括 2C 家電業務的全品 類布局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儲能以及電池制造裝備領域等2B類新產業。
近期,格力電器發布公告,擬再度增持控股子公司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鈦”),這一舉措彰顯了格力電器對于新能源領域的堅定信心。然而,盡管格力電器在新能源領域展現出積極的布局和戰略規劃,但從格力鈦本身而言,不管是財務質量,還是產品市場份額、或是品牌影響力,似乎都有待提升。
要支撐格力電器在新能源領域的整體發展,不管是對公司,還是對格力鈦,都是挑戰。
超10億增持虧損公司
12月20日,格力電器發布了一份公告,宣布已于2023年12月19日與12名交易對方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根據該協議,格力電器計劃收購格力鈦共計2.71億股股份,占其總股本的24.54%,交易作價為10.15億元。
格力鈦的前身是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它已經成長為一家專注于研發、生產和銷售鈦酸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以及配套充電設施的企業。憑借其鈦酸鋰技術和產業鏈優勢,格力鈦已經成為新能源產業上下游的全覆蓋者。
格力電器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中,收購格力鈦股權是一個重要的步驟。格力電器曾在2021年通過司法拍賣,以18.28億元競得格力鈦30.47%的股權,同時董明珠將其持有的格力鈦股份對應的表決權17.46%委托給公司行使。
這一舉措使公司合計持有格力鈦新能源47.93%的表決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并在董事會中占據多數席位,從而實現了對格力鈦的有效控制。
通過這次收購,格力電器進一步擴大了新能源產業的布局,新增了鋰離子電池、新能源商用車、專用車等業務領域。這使得公司構建了一條涵蓋鋰電池材料、鋰電池、模組/PACK、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以及下游新能源整車、工商業儲能、光伏(儲)空調、能源互聯網系統的一體化產業鏈。
盡管格力鈦在業務上有著明顯的優勢和巨大的潛力,目前卻尚未實現盈利,同時面臨著沉重的債務壓力。根據2023年半年報,格力鈦上半年負債金額合計242億元,而總資產則為243億元。2023年上半年營收14.4億元,虧損1.71億元,2022年全年虧損金額為19億元。
而在完成此次交易后,格力電器將實現對格力鈦更為深入的控制。公司合計持有格力鈦約8億股股份的表決權,這一數字占據了格力鈦總股本的72.47%。進一步分析,公司直接持有格力鈦的6.07億股股份,這部分股權占格力鈦總股本的55.01%。此外,公司還通過表決權委托的方式,獲得了董明珠持有的格力鈦1.93億股股份的表決權,這部分股權占格力鈦總股本的17.46%。
另外,格力電器還在公告中表示,計劃在未來十二個月內擇機開展公司協議受讓格力鈦不超過3.04億股的事宜,約占格力鈦總股本的27.53%,這意味著公司計劃在未來全資持有格力鈦。
投資活動虧損
近年來,格力電器正計劃從一家專注于暖通空調與生活電器的消費家電企業,轉型為一家積極拓展多業務領域的綜合性企業。然而,從其投資行為來看,格力電器的轉型之路似乎并不平坦。
根據財報,2021年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出現了較大的波動。分別為298億元、-371億元、-202億元。這表明公司在投資決策和資金運用方面面臨一定的挑戰和風險。
以格力鈦為例,根據財報,格力鈦的新能源汽車業務涵蓋公交車、公路車、機場擺渡車、城市環衛車、物流車、冷鏈車、礦用重卡、核酸檢測車、叉車等全品類產品,已經在北京、武漢、長沙、青島、杭州、哈爾濱、海口等全國220多個城市運營,但其在市場份額上并未占據一定地位。
根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最新數據顯示,11月6米以上客車銷量排行前十榜中,宇通客車繼續穩居行業榜首,占據了34.41%的市場份額,前十名占據的市場份額約92.22%。格力鈦并未進入前十名。而在2023年前11月的具體排名中,格力鈦同樣未能躋身前十。
盡管格力電器的投資表現有所波動,但格力電器在業績預告中展現出一定的增長態勢。
12月21日,格力電器發布了2023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2050億元-2100億元。實現凈利潤270億元-293億元,同比增長10.2%-19.6%;實現扣非凈利潤261億元-278億元,同比增長8.8%-15.9%。這一業績預告超出了市場的預期,表明格力電器在多業務領域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格力電器同時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公司始終聚焦空調主業,堅持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豐富產品品類,積極拓展銷售渠道; 同時,公司持續進行工業化轉型,在高端裝備、工業制品、綠色能源等多元化領 域持續發力,創造更多的領先技術,為業績提供增長動力。(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