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浙江鉛酸電池企業減半 網訊生產規模反增


鋰電世界 了解,17日下午,在浙江義烏舉行的“第八屆環境與發展論壇”上,浙江省環保廳廳長徐震介紹了浙江環保工作的情況。同時他指出,環保標準決定著經濟結構布局,落后的環保標準將造成行業、技術和管理等落后。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17日,“第八屆環境與發展論壇”在浙江義烏舉行,浙江省環保廳廳長徐震以“綠色引領發展環保倒逼轉型”為主題的講話贏得了肯定。
浙江作為一個地域小省、資源小省,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以相當于全國1%的土地,承載了占全國4%的人口,產出了占全國7%的GDP,單位國土污染負荷和環境承載壓力大,環境與發展矛盾尤為突出。
徐震講道,浙江的工業化從農村工業起步,企業低、小、散特征明顯,出現了無力治污、布局不合理、制約產業層次等問題。
“通過整治促進結構調整,提升產業層次,發揮環保對經濟轉型的倒逼作用,這是浙江推進環保一個特點。”徐震認為,環保標準能決定經濟結構布局、工藝裝備和生產技術水平。沒有落后的行業,只有落后的觀點和標準。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進步,要逐步提高行業污染排放限值、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和準入門檻,用環保標準倒逼經濟轉型。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高東升對徐震的觀點進行了肯定。他認為,工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的任務已經迫在眉睫,很多產業產能過剩,很多產業技術水平不達標,應該要以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標準來倒逼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
據了解,去年起,浙江省對蓄電池、電鍍、印染、化工、制革、造紙等6大重污染高耗能行業進行了整治提升。其中鉛蓄電池行業經過整治提升,企業由273家減少到61家。浙江省長興縣作為蓄電池生產大縣,當地鉛酸電池企業數從整治前61家減少到30家,鉛排放總量削減24.1%,生產規模卻增長25.2%。從傳統塊狀經濟污染的重災區一舉成為現代產業集群示范區。
當前,浙江省已邁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程征,徐震指出,如何以有限的環境容量支撐持續發展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如何在發展的過程中盡可能少的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這些都是急需探索解決的問題。
“浙江會堅持從‘以環境換取增長’走向‘以環保優化發展’。”徐震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