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回收體系,無汞電池比回收更有價值


鋰電世界 廢舊電池對環境的污染不可小覷,但受多方面條件限制,目前蘭州的廢舊電池回收處置處境尷尬,那么該如何破解這一尷尬局面?如何從根源上解決廢舊電池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廢舊電池該何去何從?記者進行多方采訪,政府部門、市民、專家對此各抒己見。
專家:推行無汞電池比回收更有價值
廢舊電池對環境的污染主要來自其中的汞和鎘,其中汞的含量和毒性最大。我國環保專家做過實驗證明,無汞電池隨垃圾填埋后,電池里的其他重金屬含量極低進入填埋場滲液數量非常小,可以隨生活垃圾處理,并不構成污染。
國家從2006年就提出“限汞令”,要求堿性電池汞含量不能超過電池重量的0.0001%,達到此標準的廢舊電池就可隨生活垃圾一同處理。但目前的現狀是,民用電池的無汞化進程并不樂觀,出于成本和技術等的考慮,許多中小電池生產企業仍在繼續生產高汞電池。就此,西北民族大學化工學院楊一鳴老師認為,從源頭把關推動無汞電池生產,擴大生產規模和市場占有率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楊一鳴表示,由于民用電池使用分散,廢棄電池再生成本較大,加上目前還缺少科學、經濟的處理方法,因此,推動民用電池無汞化比回收處理更有價值和前景。
部門:全省將完善規范回收體系
記者了解到,甘肅省固體廢物管理中心是我省專門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進行監管的職能部門,近年來,在掌握全省電子類危險廢物現狀的基礎上,建立了長效監管機制。將著手建設全省電子廢棄物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逐步建立完善規范的回收網絡體系,實施電子廢棄物經營許可證制度。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心協同省環科院、省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共同協商研究,并計劃用陷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對廢舊電池進行處置。
市民:效仿外地城市回收先進模式
家住安寧的陳女士表示,蘭州在廢舊電池回收方面應多效仿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她曾在北京、珠海等地旅游時發現,這些城市里的各大超市服務臺或收銀臺處,都設有廢舊電池回收箱。而市民黃先生也向記者介紹了石家莊采取的三種方式,一是居民小區內有壁掛式的電池回收箱,工作人員每月都會收取一次;二是機關單位和學校設立電池回收桶,上面寫著危險廢棄物處置場的工作電話;三是超市與危險廢棄物處置場合作,市民們可以用廢舊電池換取超市代金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