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頻頻出事,安全穩定性仍是瓶頸


電池爆燃“闖禍”事故時有發生
無獨有偶,電動車電池爆燃“闖禍”時有發生。
3月6日22時54分,海淀萬柳光大花園一住戶家中冒煙報警,消防員到達現場發現,元兇是住戶家中正在充電的電動車電池。
據消防周刊報道,2009年至2012年9月以來,各地消防部門調查統計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799起,死亡95人、受傷58人。據兩家規模較大的電動自行車企業新日和新蕾介紹,電動自行車每年發生火災的概率為百萬分之六、十萬分之二。如果按社會保有量1.5億輛、年發生火災概率十萬分之一計算,每年發生電動車火災約1500起。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李偉民告訴記者,他曾經親自處理過一起電動車電池爆炸事故。“現場太觸目驚心,整個房間都有爆炸的碎片,還有碎片擊穿玻璃,飛出窗戶。萬幸屋內沒人,否則不堪設想。”李偉民說,消費者把電池拿到室內充電,沒承想發生了爆炸。
原因分析
鋰電池存在安全性、穩定性瓶頸
電動自行車電池緣何爆燃?
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安全實驗室主任研究員胡京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導致電池出現起火或爆炸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消費者使用不當,二是電池本身存在質量缺陷。
具體到個案,需要進行多方面檢測,才能判定原因。
“與基本上已被淘汰的鎳氫電池相比,漸成電動車主流配置的鋰電池的安全性問題凸顯出來。”胡京平表示,以前電動自行車所使用的是鎳氫電池,體積大,還存在記憶效應等問題,后來逐漸被鋰離子電池所取代。鋰電池體積小、能量高、充電無記憶、充電效率高,還綠色環保。但與鎳氫電池相比,性能不穩定、安全性差是其最大的弱點。
記者走訪多家電動車商家發現,電動車基本標配為鋰電池。當問及電池的安全性問題,商家紛紛表示現在鋰電技術已經“很成熟”,事故是極端個案。
但胡京平指出,鋰電池雖然與我們日常生活越來越密切,比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移動設備,但目前仍面臨安全性和穩定性方面的瓶頸,“尤其是大容量鋰電池,對于安全性和穩定性的要求也越高。”
電池廠商良莠不齊部分存在隱患
李偉民透露,很多電動自行車生產商自己不生產電池,一般都是固定電池廠商提供。由于電動車行業準入門檻較低,電池供應商良莠不齊,為安全埋下隱患。
根據電動車電池行業的一項統計,截至2012年3月底,全國電池制造工業企業達1176家。業內人士指出,市場空間在迅速擴張的時候,鋰電池產業競爭壓力也在加劇,鋰電池價格也在逐年下降,質量也跟著下滑。
據了解,鋰電池產業的研發投資大,風險也較高,在電動車鋰電池生產企業中,只有一部分是專門從事鋰電池研發與生產的企業,許多公司都是轉型而來。
胡京平說,鋰離子電池在出廠時,一般需進行高低溫、碰撞、擠壓等數十項實驗,確認安全之后才允許到市場上銷售。“但由于鋰離子電池生產廠商的技術水平、研發實力等因素有很大差異,部分小型電動車廠商缺乏相應的檢測設備和手段,導致存在安全隱患的電動車流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