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池行業發展環境利弊分析(二)


核心提示:2010年磷酸鐵鋰電池國際專利問題還在困擾著我國電池行業。對于國內企業來說,如果不能突破鋰電池專利困境,鋰電池行業或將重蹈DVD行業專利被國外壟斷的覆轍
(四)缺乏專業的專利分析影響電池行業創新與發展
2010年磷酸鐵鋰電池國際專利問題還在困擾著我國電池行業。對于國內企業來說,如果不能突破鋰電池專利困境,鋰電池行業或將重蹈DVD行業專利被國外壟斷的覆轍。更重要的是,這不僅關系到我國磷酸鐵鋰電池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也將關系到未來我國電動車行業的命運。
近十年世界各國電池專利數量超過12萬項,但在中國注冊的專利不足5%,剔除國外公司在華申請部分,剔除外觀專利,涉及核心技術知識產權中國企業擁有的專利數量少之又少,估計不足3%,因此中國企業處在國外專利包圍圈內,專利案將接連發生。最近氫鎳電池專利、鋰離子電池專利與關鍵材料專利案時有發生。
中國企業規模小,企業內部普遍缺乏專利研究部門,即使整個行業也缺乏專業的專利分析跟蹤部門或機構,缺乏專業的專利分析影響電池行業創新與發展。
(五)勞動力成本的攀升,壓縮7企業的盈利水平
2011年部分地區再度出現了用工荒,電池企業用工成本上升。造成此次勞動力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國電池行業工資水平普遍較低,隨著物價上漲消費指數不斷攀升,勞動者生存成本大增,使得很多勞動者不得不離開;二是我國電池生產技術低、工作單調,工作環境差,對新一代教育程度較高的勞動者無吸引力;三是勞資關系緊張督促政府干預,提高工資標準。
我國的電池企業多數規模不大,盈利能力較差,多年來一直借助我國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賺取一些微薄的利潤。但是勞動力成本上升,直接壓縮了本來就不多的利潤空間。
更多>同類鋰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