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太陽能電池明年將進入太空


核心提示:如今,又確定3D紋理太陽能電池計劃明年進入太空空間站進行實驗,屆時國際空間站每天可出現16次“日出”,
鋰電世界 2013年,有關碳納米管的科技創新有如雨后春筍般涌出。2月,浙大研究出世界最輕固體材料碳納米管纖維材料,斯坦福的研究團隊發現碳納米管或將成為硅芯片的替代材料,上個月日本研究顯示近紅外線照射碳納米管可殺死癌細胞;如今,又確定3D紋理太陽能電池計劃明年進入太空空間站進行實驗,屆時國際空間站每天可出現16次“日出”,因此能夠充分接收太陽光線的照射,這將更進一步助增碳納米管的市場需求。
這項提議是由喬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教授朱德-雷迪提出,其將在太空環境中研究3D紋理太陽能電池的工作性能。目前,太空科學研究中心(CASIS)已宣布接納了這項實驗計劃。而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是由碳納米管制成,其外表覆蓋一層光吸收材料,預計明年將送至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每環繞地球一周需要1.5個小時,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從任何方向和角度接受陽光照射,這將使雷迪和研究小組能夠快速測試多功能復式配置結構的有效性。該研究小組將測試這種太陽能電池,該電池覆蓋著一層銅鋅-錫硫磺薄膜材料;基于這種3D結構,當太陽光線照射在電池上,將更深地抵達內部結構,而不是像傳統平板電池那樣反射太陽光線。
分析人士指出,這種3D太陽能電池板可能會掀起太陽能電池的新技術潮,預計太陽能電池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
更多>同類鋰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