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鎳氫電池失憶而只記得工作


鋰電世界 充電電池的充放電實際上是一種可逆的化學反應,從理論上來說,可逆反應越完整、越徹底,則充電電池充放電中的能量表現越佳,鎳氫電池也不例外。
鎳氫電池的充放電并不總是完全的,即,鎳氫電池放電時并不總是能被完全釋放出標稱的容量,而這種現象是由于使用人員沒有對鎳氫電池進行定期保養造成的。我們這里說“保養”而沒說“實用”中的問題,那是因為“使用”雖然也會造成容量衰退,但它是記憶效應的問題,鎳氫電池基本沒有,倒是被其在市場上廣泛代替的鎳鎘電池具有這一現象。記憶效應是指電池的可逆反應部分失效,即,化學反應不能100%可逆,它才是由于使用人員誤操作而引起的現象,當電池長時間接受特定的工作循環(這一循環即淺充淺放,例如只放出70%的電量就充電)后,自動保持這一特定的傾向,以后就再也不會充滿。鎳氫電池不會受這一因素影響,這是由鎳氫電池的原材料和工作原理決定的,但鎳氫電池也會有另類記憶效應,被稱之為晶格化。
“晶”指晶體,新的鎳氫電池電極材料晶粒細小,截面直徑僅1微米,可以得到最大的電極表面積,在一定時期的使用后,晶粒因長期化學反應而增大,這被稱為晶格化,此時,其晶粒直徑可達100微米,減小了可用電極的表面積,使自放電增大,電池可放電量減小。更嚴重的是,晶格化后的晶粒還有可能刺穿電極隔膜造成微短路,使電池性能受損,手機用3.6V鎳氫電池有可能會因單只鎳氫電池微短路導致整體性能下降,使電池充電效果大大下降。
鎳氫電池的晶格化記憶效應實際上在鎳鎘電池上也是存在的,只不過,鎳氫電池的記憶效應要小許多,對此,鎳氫電池的拯救方法是:三個月進行一次深度放電(80%)以緩解記憶效應;而鎳鎘電池因受兩種記憶效應的疊加影響,應該每一個月就進行一次深度放電。深度放電的意義在于:使充電電池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不得偷工減料,通常,鎳氫電池生產廠家會在說明書上講明這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