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及科研機構應削減光熱發電成本


鋰電世界 英國的克蘭菲爾德大學的超精密工程高級講師和CSP團隊領頭人ChristopherSansom表示,CSP開發商需要繼續致力于驅動成本下降。在此過程中,應更多地發揮政府和科研機構的能量。
而現實情況是,光熱發電仍然存在有太多的不良設計,學術界希望能夠為各廠商提供一些幫助,但卻很少被要求提供幫助。
從技術層面來看,Sansom指出,塔式熱發電是大規模高功率電站的最好選擇,如果定日鏡方面采用反射膜技術,采用地錨樁作為支架,將更節約成本;槽式技術適合于中等規模的光熱電站,采用反射膜技術也能拉低成本;而對于菲涅爾熱發電技術,則更適宜于工業熱利用和小型化離網型熱發電項目,集熱管方面可以降低些成本。
Mehos認為,沒有單一的絕對的好辦法來幫助CSP電站開發商降低成本,但政府和政府主導的實驗室、科研院所等應該與CSP開發商進行一些合作,在短期內給予項目一些技術和投資支持,建立長期的研發合作關系。他還指出,實驗室應盡可能地公開其研究成果并報告給政策制定者,比如NREL此前對光熱發電的附加價值進行了研究,表明儲熱型光熱發電技術的附加值十分明顯。這些研究成果可以促進政策的制定。對Mehos來說,開發更高運行溫度的光熱發電技術無疑是有益于成本下降的。線聚焦系統開發商以熔鹽替代導熱油作為傳熱介質,塔式系統開發商進行高溫超臨界循環研究,這些都可以有效提升光熱電站的效率,降低度電成本。
光場系統的建設成本占據整個電站的最大部分,設法降低光場的投資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公共部門和私人對相關技術研發示范項目的持續投入是實現光熱發電成本下跌目標的必備因素。因為這些項目都有天然的風險存在,沒有來自于政府的支持就很難落地實施,類似于Sunshot項目的支持和美國聯邦貸款擔保政策的實施對支持新技術的持續研發有很好的作用。
Sansom說,光熱發電可以降低成本的地方有很多,可以從單個組件、系統的角度考慮削減成本。成本下降潛力是有的。
“光熱發電技術處于不斷更新之中,我們應趕上它的步伐,我相信大多數可再生能源技術都將會有各自的市場空間,這將取決于具體的應用。擺脫玻璃和其他笨重組件的應用將能夠帶來成本的削減。”Sansom表示。Sansom強調,必須看到的是,光熱發電面臨的競爭很激烈,光伏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下降速度很快,為了繼續生存下去,我們還需要集中全力使光熱發電的技術優勢更加突出,包括其可調度能力、儲熱能力和供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