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發展何以陷入“雷聲大雨點小”?


鋰電世界 隨著近些年低碳環保節能減排概念的興起,電動車迅速成為主流汽車廠商熱衷的話題,電動汽車頻頻亮相各大國際車展。剎那間,關于電動汽車雷聲滾滾,仿佛電動車時代將要磅礴到來。
2009年3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未來三年中國將形成50萬輛純電動、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型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在2009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科技部的官員甚至預測到2015年,我國純電動汽車保有量有望達到266萬輛。2012年7月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我國政府制定了到2020年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的市場保有量要達到500萬輛的遠大目標。美國曾經計劃在2012年銷售20萬輛電動汽車,雖然實際上這一銷量僅為僅5萬輛。
然而這種樂觀的估計得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原油儲量越來越少,汽油價格也越來越高。但幾年過去了,現實擺在了人們面前,發現隆隆雷聲后并沒有出現電動汽車的滾滾發展,小小的雨點使得電動車的熱潮已經有所消退。
2012年,我國只銷售了不足1.3萬輛電動汽車,相比燃油汽車,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可以忽略不計。我國政府制定的到2020年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的市場保有量要達到500萬輛的遠大目標實現機會渺茫。美國能源部部長暗示奧巴馬提出的2015年實現銷售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可能落空。曾獲得美國政府貸款的A123系統公司2012年宣布破產,并被中國萬向集團收購。和中國哈飛汽車合作的Coda電動車公司在2012只賣出了100輛基于哈飛賽豹的電動車,并于早前宣布破產。Fisker電動車公司的處境艱難,正在積極尋找買家。2012年,國際上最著名的的幾家汽車公司的電動車產品銷量均沒有達到當初的預期。
那么,電動汽車為什么會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呢?
一方面,純電動汽車技術主要受制于鋰電池的技術發展和充電時間的限制,笨重的電池和不佳的續航能力以及高昂的售價讓人們對電動汽車提不起興趣。盡管政府會對純電動汽車進行補貼,但從目前來看,由于電動汽車的先天的種種缺陷,效果并不樂觀。
另一方面,傳統的內燃機并沒有坐以待斃,世界各大汽車公司都在積極研發更輕,更環保的燃油汽車。比如,車身輕量化研究、新材料的應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發動機停起系統、發動機輕量化研究等等。這些技術讓傳統的燃油汽車可以取得不錯的節油效果。
回顧歷史,世界幾次石油危機給很多人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使得有些人“杯弓蛇影”。石油作為不可再生的資源,終將面臨枯竭。但根據英國皇家國際事務所一項研究,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至少還夠使用52年,未探明的儲量還在增加。幾十年內,石油資源并不會枯竭。加之美國的頁巖氣革命,也將間接的延長石油使用的壽命。而天然氣、生物燃料技術的開發應用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汽車燃料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案。作為一種非常成熟的技術,搭載傳統的內燃機汽車的壽命會因多種燃料的開發應用將得到不斷地延續。
綜合來看,內燃機汽車將繼續陪伴我們很長的時間,但這并不妨礙純電動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終將找到較優的電池解決方案。但問題是,“雷聲大”后到底什么時候“雨點大”?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