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增加國內市場 化解光伏過剩產能意義重大


核心提示:中國電池網 《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日前下發,對于增加國內應用市場,化解光伏過剩產能意義重大,同時也對解決其他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過剩問題帶來一定啟示。
鋰電世界 《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日前下發,對于增加國內應用市場,化解光伏過剩產能意義重大,同時也對解決其他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過剩問題帶來一定啟示。
產能過剩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早已不是新問題,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之一。實踐證明,對于部分行業出現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如不及時加以調控和引導,任其發展,將帶來市場惡性競爭、經濟效益難以提高、企業開工不足等后果。
分析起來,除了重復投資外,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對外依存度過高等也是加劇過剩的重要原因。多年來,我國一直保持較高投資增速。大規模的投資增加了供給,在國內需求不足以消化的情況下,只能依賴國際市場。而當外部需求因國際經濟局勢動蕩而減弱時,勢必會加劇國內相關產業的過剩。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我國光伏產業市場過度依賴外需,70%以上的產品出口歐美市場,目前全球光伏市場需求減弱,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阻力進一步增大,光伏企業普遍經營困難,更加凸顯了過剩困境。
由此可見,走出產業過剩困局迫切要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抑制過度重復投資和降低對外依存度的同時,轉向內需主導的經濟發展軌道。在以產業政策抑制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基礎上,對于供給超出需求形成的過剩,通過市場機制優勝劣汰,對于因需求不足形成的過剩則應從擴大需求入手,通過擴大內需來消化過剩。內需主導的關鍵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使居民有足夠的購買力消費掉以過剩形式存在的供給。為此,也需要在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等方面加大力度。
更多>同類鋰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