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電源質量安全標準或于2013年內出臺


鋰電世界 最近一段時間,各地由于手機充電不良導致起火、爆炸、用戶受傷甚至為此身亡的事件頻頻發生,充電問題以及移動電源的質量安全問題,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焦點。
近日,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會長王秉科對外透露,有關移動電源的質量安全標準或于下半年出臺,并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牽頭,成立中國移動電源安全產品生產企業聯盟。據悉,聯想、小米、慕卡、福斯特、威能訊成為第一批安全聯盟成員,并以生產企業聯盟的方式形成公約,希望扭轉移動電源行業安全標準缺失的狀況。
移動電源質量良莠不齊
相關技術人員表示,手機充電時,最好是將手機關機,這個方法可以保證使用者不會觸電。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邊充電邊玩手機已經形成了習慣,而關機充電,也容易漏接電話,造成不便。因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用較為便攜的移動充電器。理論上,安全移動電源的電源是5V,人體安全電壓是35V,直接斷絕了手機與220V直流電的接觸,是較為安全的充電行為。
然而,如今移動電源市場的品牌數量成千上萬、質量也是良莠不齊。尤其是移動電源質量安全標準缺失,令市場上充斥著很多安全指標不合格的產品,導致使用者觸電、著火、灼傷甚至傷亡的事件屢見不鮮。
相信許多人仍記得,今年7月11日,即將結婚的空姐馬愛倫用正品iphone5充電時通了個電話,突然被一股強烈的電流電倒不治身亡,年僅23歲;7月29日,一名香港男子使用自己正在充電的GalaxyS4時,突然爆炸起火,慌忙之中這名男子將手機拋開,爆炸的手機點燃了家中的沙發,并引起了一場火災。而他們使用的手機、電池和充電器,都是原廠正品。
不正確使用帶來安全隱患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手機鋰電池的安全使用次數為充放電500次左右。隨著大屏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電量的使用時間也急劇縮短,充電次數從原來的幾天一充變成現在的一天幾充。許多消費者因為白天忙工作,無暇給手機充電,往往是晚上開始充電,到了第二天才拔掉電源,這種超時為手機鋰電池充電既影響電池的使用壽命,也嚴重增加了使用手機的危險性。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劣質移動電源的質量問題主要出在外部材質不合格、電池內芯老化、線路連接錯誤等方面,電池內芯老化及不達標是主要原因。由于該行業入行門檻較低,有些廠商甚至使用回收的舊電芯進行二次加工,這為消費者使用帶來了安全隱患。
王秉科表示,在目前移動電源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仍屬空白的形勢下,研究有關移動電源安全的探討應對策略與辦法,敦促手機移動電源生產企業遵守職業道德,嚴格執行生產工藝流程和技術規范,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生產制造質量合格、安全性好的產品,已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