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陸集團與Google研發汽車自動駕駛


鋰電世界 據德國媒體報道,世界第二大汽車配件生產商德國大陸集團加快了在未來駕駛技術上的研究步伐,未來搶占“大數據”時代下的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目前該公司已經和Google及IBM兩大科技巨頭達成合作協議。
據悉,大陸集團和Google及IBM達成的合作目標是尋找汽車自動駕駛可行性方案。合作各方共擔投資共享收益,而具體的合作細節將在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公布。目前相關各方無意對該問題進行評論。
現在大陸集團內部有超過1300名研發人員為未來的汽車駕駛技術展開工作,其目標是到2025年時可以人們可以不依靠方向盤駕駛。駕駛員可以在車上看報紙、發郵件甚至打瞌睡。“在10-15年之后,這些設想將成真”,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魏斯曼說道。
Google也在為此愿景工作,該公司數年前就開始了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工作:通過車載路況識別系統和智能導航系統實現自動駕駛。目前,Google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在加州和內華達州進行測試。在這方面,作為科技企業的Google走得甚至比大陸集團更遠,據Google創始人之一塞爾吉?布林透露,該公司計劃最遲到2017年就可以在加州銷售自動駕駛汽車。對于Google來說,生產汽車并非其興趣所在,所以該公司愿與汽車生產商建立合作關系。
如果這個合作計劃最終不功虧一簣,大陸集團的積極推動也功不可沒。這家汽車配件生產上一直在強調只有合作才能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取得成果。“我們認為如果要實現汽車互聯網,最好要通過與專業的伙伴一起合作來進行,一起分享創意和技術,并轉化為實用產品”,大陸集團董事長Elmar說道。事實上,對于大陸集團來說,自己單獨開發數據、信息傳輸等方面的技術,不現實也無意義,這些通過互聯網公司可以做得更好。而與Google的合作可以使該公司專注于解決汽車駕駛操作等方面的問題。
在未來的汽車自動駕駛場景中,每輛汽車將是一個個通過網絡連接的終端系統,通過車載設備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并傳輸和共享數據。這其中需要通過大型中央數據處理系統來完成,而這部分任務將交由第三個合作方IBM來完成。該公司在海量數據處理系統并確保其可靠性方面擁有深厚的積累。
而在之前,大陸集團已經就汽車通訊技術方面與美國思科公司展開合作。雙方就汽車之間如何通過W-Lan或者LTE及3G等技術實現高速無縫連接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我們相信,未來不是互聯網進入了汽車,而是汽車成為互聯網的一部分”,大陸集團董事長Elmar說道。